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及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先生幼年即以品学兼优,能书善画闻名乡里,嗜临颜、柳、欧、赵诸体楷书,根基厚朴。弱冠苦习邓石如、赵之谦小篆颇能神会二氏笔意,此后,攻汉隶近40载,凡《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诸碑,《韩仁铭》、《石门颂》等,百遍得形。人为字,字炼人,其乐无涯。其间穿插研习金文、石鼓、晋唐行草,皆夜以继日,不求闻达,而肃然霭然,谦逊虚和,见重书坛。上世纪70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辑入各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及诸博物馆。十年间陆续出版《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隶书解析与临习》、《治家格言》字贴、《赵普书法集》等,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学者称其书风古拙,气魄宏大。他用笔险劲沉厚,间架章法殊多破格处,故动静相生,正奇互变,黑白跌宕,苍莽壮阔,他的字上承篆情,下取楷意,学养襟怀。先生之画为书名所掩,虽作不多,其精品实不在书下。山水师法石涛,融入宋书之绵丽,铁峰披雪,野渡寒林,境界遥深。写竹秀挺,时见草书丰姿,翠朴须眉,摇曳有声、作梅遒辣,赤霞冰骨,喜气盈枝,画鸟野逸多趣,配以幽泉寿石,构图每露匠心。先生博览群书,书史画论、诗词画跋,常伴芸窗。为诗文联语,明白如话,自有寄托。熟悉中外古典音乐,百闻不厌,尤爱京剧,引吭高歌,酣畅有余音,欣逢佳景名卉。厚积薄发,灵径互通。艺道、人道、天道,一而三,三而一也。先生上下求索,意其在斯乎?林岫评赵普书法 赵普先生的作品,给人眼目一新。 我从来对这些从三伏练到三九,从三九练到三伏的书画界的同仁们怀有敬重的心情。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不好,以为书画是一等易事,“谁都可以玩一把”。每听到这些奇谈怪论,我心里就隐隐作痛。因为艺术上的跋涉太艰辛,笔墨挥洒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一点一画都是多年磨砺的结果。 我对赵普先生肃然起敬。他是从篆隶开始的,这叫“入门正”。我最早习楷,后来写篆隶,苦学中锋行笔。现在不太强调中锋了,但过去小孩子学书法由此起步,其重要性已为历代很多书法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我的启蒙老师刘思祖先生讲:“你记住,千古书人都信奉中锋行笔。不行中锋书事无成。”后来,学习中也听几位老书法家这么讲,所以我认为路子正,这是他成功的基础。 赵普先生是京华书坛的老书画家。性格笃直务实,字如其人。他勤于研耕,勤于博采众家,又长期寝润北碑汉隶,追求汉魏古拙朴茂的书风,艺事有成。其隶书作品骨力沉稳,静穆可观,自有其独立风神。因他平素对《礼器碑》、《石门颂》、《乙瑛碑》诸碑娴熟在心,故挥翰染纸,其点线自然厚重,避得流俗甜媚。有些生涩的笔意,反得老道纷披之态。他曾经将自己对隶书创作的理解和几十年笔耕的体味,著成《隶书解析与临习》一书。1991年春暮,钱君匋先生为此书作序,有“至人无法,无法生有法,好以法示人者,多以盲马破车赠后学。本书赏析名作示人金针,退归无像,乃治学有得,非夏虫论冬冰也。乐而为序语”,评价很高。 还有他的楷书很见功夫。搞艺术的人,不管什么头衔,就几个字“看活儿”。他写杨牧云词《水调歌头》,后边题跋非常精彩。写隶篆、颜楷,写到这样功夫,不容易。再从他临书作品看,比如说临《寒食帖》神采笔致很到位;临黄庭坚的,是丙子年的那幅(1986年)是20年前的,那时的水平就高,可以算代表作。 学法为基础,脱化为上。能出脱创新,就自成一家。赵普专攻隶,楷为基,能够广博明眼。继承了自古以来老前辈留下来的经验。谢云先生为《赵普书法集》所题的诗写得非常好,可以代表我的心声: 书海扬波五十年,耕云种月岂徒然?澄怀理砚净心象,天地有情留锦篇。 愿与赵普先生共勉,也与大家共勉。
书法家赵普艺术家联系方式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