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施江城,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美协湖北分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省文史馆员,[1] 北京盘古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国际彩墨联盟成员,曾任湖北美术馆首任馆长,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硕士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重要展览,曾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波兰等国家访问及讲学,并举办个展和参加联展。当代著名中国画家,擅山水,精人物,尤以创作长江题材的作品而著称。出版有《施江城长江三峡图卷》、《高峡平湖图卷》、《施江城长江万里图》等画册。他曾受中国美协委托,为中南海、国务院、中宣部等重要国事活动场所绘制巨幅长江山水画。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多次应邀赴美、日、新加坡、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及展览访问活动,而且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日报社、中国三峡建设委员会、中组部、中央党校、外交部、中央文史馆、湖北省政府、广东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日本海上美术馆等数十家海内外重要机构收藏。[2] 艺术手记选登▲浩然东去,荡冰雪,万壑千山横断。堪笑夔门天下雄,滟滪堆前慨叹。授策瑶姬,平洪大禹,西陵崆岭滩,千秋神鬼,何曾减我波澜?纵览沧桑巨变。看平湖映峡,坦途飞堑。江河连碧水北调,九曲荆沙无患。玉笛黄鹤,钟山龙虎,浦江明珠灿。江山如画,代留云水图卷。——《长江》1984年于大江之源▲美之伟力,美之华彩,美之震撼就在于生死交替之间。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目睹长江三峡历史性的切换。渐行渐远的沉重的脚步,带走了三峡的激流险滩,纤夫栈道,船工号子。而大坝的雄姿,平湖的妩媚,新城的广厦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三峡巨变,是中华文明大跨越的缩影。这也是闪光与升华的时刻。如果我们漠然、迟疑或无能,就会稍纵即逝。——1989 《艺术手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三峡的山川云水,近可观风貌奇景,远可品味宇宙人生,皆有其乐焉。然三峡之于我,亦师亦友也,故知其性灵所在。三峡者,天地造化之山水长卷也。其峡起夔门,开篇便是鬼斧神工的大手笔,气魄雄强。赤甲、白盐壁立千仞,滟滪激流惊心动魄。继以大宁河小三峡伴奏,主流曲折入巫峡重峦叠嶂之间。金盔银甲为之护卫,登龙圣泉为之仪仗,翠屏飞凤为之拱揖,松峦集仙为之仙伴。在背斜崩岩天阶之上,神女峰时现于流云飞霞之中。此为长卷第二高潮。其后巴东神农,屈原故里,香溪碧水舒缓过渡。及至西陵兵书宝剑峡,山势陡起,清滩镇流急,链子崖势危,崆岭滩鬼门,黄牛崖纤舟,天生桥奇,灯影峡绝,三逊洞幽。一路奇景迭出。最后至南津关收卷,留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之余音。三峡是长江中最具华彩的一章,不仅山川云水在此交响,而且大自然与人类文明也在此交融,中华古老与现代在此交汇,美学上的阳刚与阴柔在此交合。故我以为,长江三峡乃独步天下的第一山水长卷也。——1996、5 《长江三峡与中国画长卷》▲万里长江,流淌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源远而流长。现代大坝的横切,并没有也不可能阻断大江东去,只可能中华文化完成新的跨越,新的升华,如同楚凤凰,在涅盘中获得新的生命。现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摧毁千年文化桎梏,从而迈进现代社会。同时也需要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保守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制高点,不仅需要反思与自省,同时需要自尊和自信。放眼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长远趋势,认清这一点,尤为重要。三峡逝去了,凤凰涅盘,绚丽的羽毛正在化为灰烬,骄傲和妩媚都已过去。不死的只是灵魂。然而只要魂魄存在,凤凰又会新生。新生的凤凰依然还是凤凰,而不会变成鸵鸟与火鸡。——1998、12《艺术手记?凤凰涅盘》▲比较一下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很有意思的。黄河与黄土高原体现的是一种凝重深沉,悲壮而苍凉的美;是一种朴纳而原实,坦荡而雄浑的美;是一种裸露无华,质朴而坚定的力;是一种不尚雕琢、混沌而空寂的神秘;是一种苦涩而伟大的悲剧魅力;是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博大包容的宇宙意识。而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雄健畅达、清韵而激越的美;是一种浪漫飞扬、精妙而瑰丽的美;是一种陆离多彩、灵动而飘渺的神秘;是一种超越生死、知命达观的生命魅力;是一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流观宇宙大生命的运动意识。——1993、11 《长江三峡的美学特质》▲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分析型、扩张型的活泼进取的民主精神。这发源于古希腊的文明核心,经过地中海文化圈,大西洋文化圈到太平洋文化圈的演进,西方文明几乎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东方文明的核心是综合型、内敛型的阴阳平衡的中庸之道。这发源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始终在相对封闭的东亚文化圈中缓慢地演进我无意在此诠释东西方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但必须指出华夏文化不会沦为博物馆的玛雅文化,也不会成为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文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而是因为中国文明中包含着构成未来世界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如同彼岸的支撑点,是此岸无法替代的。否则,新世纪大桥就无法架起。也如同蓝色永远无法代替黄色一样——如果我们可以把西方文明看成海洋般的蓝色,而把东方文明看成大地般的黄色的话。即便善于扩张的西方人中的智者,也逐渐醒悟到无限制的扩张与摧悔,到头来也是自身的毁灭,逐渐发现中华文明中有他们所不具备却为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文明基因,发现黄色是不可替代的原色。如果以楚文化的宽容、浪漫、自信、弹性的流动思维精神,即如长江水一般的文明精神,改变硬性的狭隘的思维模式,让蓝色与黄色相冲相融,那么世界就将逐渐布满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整个人类社会都将充满勃勃生机。——1993年《好雨知时节——初探冯今松的水墨世界》▲余有幸,生于江海吞吐之地。少年艰苦,故远浮华而近大树之根。长于微末,易聚百峪之养。性好游历,得采天地灵气。时经风雨,始泠暖甘辛。吾又有幸,此生与长江三峡结缘数十年,目睹大江亘古之变,遂借丹青长卷,一展吾怀。虽一写再写,意犹未尽。今又写得此卷,思长留峡江云水,句豆半生。展卷中或有志在高山流水者则吾更有幸矣。——1996 《施江城长卷三峡图卷后记》▲历史与未来,都是传统加创造而构成的。历史上,不存在没有传统的创造和没有创造的传统。——1998、4《艺术手记》▲在资讯非常发达的未来信息社会中,没有自己文化个性的民族是没有地位的。这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弘扬民族的文化个性,不仅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而且关系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合理走向。独立存在的民族文化个性,是世界文化大厦的支撑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的民族的文化特点,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在中华文化丰富的积淀中,有着许多现代所必需的文化基因。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不是只有与强势文化接轨才能办到。自断文化血脉是愚蠢的行为。——1997、7《艺术手记?纽约大都会随想》▲智者“抱一”所谓“少则得,多则惑”,诚哉!斯言也。问题在于抱什么“一”。石清语云:“吾道以一贯之”。说得很明白,要抱的是“道”,而不是“器”。道家有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绘画中的形式语言符号,是画者心态的外象,是人的精神的物化。形式语言对画家来说,无论多么重要,毕竟是形而下的范畴。此非神也,乃形也。得形而忘神,得苍而忘鱼,买椟而还珠。识者不可不鉴。大江得之天水,纳百川以赴东海,横断万壑千山,曲折蜿蜒,势之必然,岂能直线向东?世纪风云际会,汇万象而化无穷,天地人气聚散无定形。朝云暮雨,夏露冬雪,水无常态,何必得一面目而凝滞自缚?——2002、12《艺术手记》▲尊重别人的个性追求,予以理解和宽容,也是为自己找到自由,找到独立的个性价值的前提。——2002、12《艺术手记》▲作品要立得住,必须有三个立足点,一是立足于画家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二是立足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三是立足于当代性,要有现代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作品,就可能是比较好的,这就是“鼎足论”。这是大实话,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是规律。当然,能将这三点立得稳,结合得好是需要智慧、才情和学养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必要的条件。有了这三点作基础,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艺术理想,各显其能。一只脚容易倒,二只脚站不高,只有三足才能鼎立。——2003、1《艺术手记》▲经常有一些人为制造的文化事件与文化现象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引诱我们脱离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存在,而让历史转换时期的重大社会命题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滑过。——2003、1《艺术手记》▲长江文化的精髓是流观宇宙大生命的运动意识,是一种天地云水交融混响的包容意识,是一种相生相克,周始无穷的永恒,是一种瞬息万变而又众流归一的气韵。是一种绚丽深邃变化莫测的神秘。长江文化的艺术精神是富有智慧和灵性的,它要求艺术家将自己生命和灵魂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自由畅达地交合舞蹈。而在这物我两忘的时刻,艺术手段不再是奴役的工具,而是与灵感互动相生,从而迸发出创造的光华。艺术家、大自然、艺术手段的关系,就象长江中的船长、江流和船的关系一样,即所谓的主体、客体、本体,只有三者合一,才能出神入化,击水中流,奏出生命的光辉乐章。这也许是长江文化艺术精神的永恒价值与现代意义之所在。——1999、8《艺术手记?波兰行记》原载于《美术》2003年第6期
国画家施江城艺术家联系方式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