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国男,幼固山人,室号锦萃斋主人。1953年生于日照巨峰幼儿崮山脚,大专学历。先后临摩曹全、张迁、鲜于煌、石门颂、秦简、汉简、医简、帛书、篆书等碑帖。先后受教于惠玉昆、张继等尊师,学习于清华大学书法高培班。喜诗联,爱根雕,曾历任中国民协根雕艺委会评委、委员。善水印。攻克墨汁宣纸高仿真兰亭序。电视、报刊杂志多次报道。其韵律诗六言60句:《事说临沂》,七言句:《琅琊洗砚池传说》、《沂河颂》、《橡皮坝的故事》、《澹静习碑老有乐》等稿件也先后发表。作品也为海内外收藏。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其书法,方家评说:书如其人、艺高字正、沉厚率真、拙雅华贵,根植传统、笔随时代、耐人寻味。书如其人艺高字正——《丁元国书法集》读后感2012元旦时节,我欣喜地阅读了《丁元国书法集》付印前的大清样稿件,几天来的阅之、赏之感悟颇深。全书共录入近期佳作48幅,书体源于古帖《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煌碑》与《秦简》、《汉简》等。观其笔法,方笔结体,笔力沉厚、气势开张、粗狂朴茂,观其章法与墨法,相当一部分作品则呈现出古拙壮美气韵,线条运用宽博浑厚,多数方笔掺以圆势,活泼多姿。行笔平直,尤在撇末、捺角、顿挫上干脆爽直,单字成章中宫收紧,外围不放,基本没有大起大落的波磔笔画。更难得的是拙中寓巧,生动可爱,从稚拙的貌似不成熟的形体中透露出美的信息。章法错落有致,斜倚生趣,从严密中见疏放,弥漫出浪漫主义的率意情调。因而,多年来元国书法已被齐鲁书坛所关注,亦有方家点评曰:沉厚率真、拙雅华贵,根植传统、笔随时代。丁元国先生先后启蒙于名师惠玉昆、张继等。衷读启功、欧阳中石论书法等。2011年又结业于清华大学书法班。于诗词、水印装裱、根雕等姊妹艺术研习颇深。字外功的锤炼成就了他书法艺术的进步,成绩卓然。其作品广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收藏。他先后担任中国民协根雕艺委会评委,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临沂市书协会员,临沂市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等。书乃心画——丁元国凡是艺术,皆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是客观与情感的交融物;是生活与现实的结合体。生活与自然现实这两座宝藏一旦融合,任何一种艺术都会融会一切,汇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书法艺术会把篆书肢解为隶书,隶书肢解为楷书,楷书拉拽为行草那样,融入自己对线条之质感,运动节律,集散收放,转折分割;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虚实的想象力。那么,他笔下流淌的墨,焕然成为自然和心路情绪的熔浆,喷射而出的是:心灵的载体,修养的积淀,学识的积累,灵性的闪动。行笔会君临一切,其作品会自然洒脱,别有韵味,既尊敬了传统本原又注入自己的个性。达到与社会共识、共鸣、共享、共有、共存。兰亭序应该是个典范!历代均有范例。继承是法,传统是师。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创新是最好的发展。因此,学以依法无我,出作以我无章。早在西汉就有‘书乃心画’之说,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丁元国2012-4-11书如其人,艺高字正。我们观赏愉悦于丁元国先生的书法,期盼他的书法集早日付梓,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书法艺术美的享受,同时能够得到大家的品评指正,藉此提高创作水准,激励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我认为这就是他出版《书法集》的初衷吧。是为序。徐学胜——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临沂市直书协常委副主席2012年1月9日于洗砚池畔泓文馆羊毫作刀刻真情——丁元国书法艺术简介从章法来看:高扁不计,疏密有均。齐凸兼备,跌宕无匀。从用笔来看:篆隶结合,简行相容,方圆并用,中侧交替,虚实兼顾,润燥呼应。重效果不及过程:时而钢刀刻石,时而流星划空。时而蚯蠕蜗行涩滞凝重。时而铁手弯钢枝折波融。拙有汉碑之韵,飘若行书逸情。既有融古标异之迹,也含衡秀俗容。方家评说:雄浑率真而大气,姿像华贵,稳中见肆,拙中见巧耐人寻味。
丁元国艺术家联系方式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