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砚学概念,意义重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并不需要正名,在此我要阐述的是:亟须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砚学”这一专门学概念。因为砚学概念的确立,将使砚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是复兴砚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界定“砚学”概念之前,先须界定什么是“砚文化”。因为许多砚界人士,甚至对砚有相当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对“砚学”与“砚文化”这两者的异同也未必十分清楚。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砚是石头或泥陶等材质所制成,但石头或泥陶本身并不具有文化意蕴,经过人工的琢磨,便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念,从而进入“文化”范畴。所以砚文化的含义,就是将砚“人化”、“人类化”。研究砚,将“砚文化”理论化、学术化、系统化,这就是所谓“砚学”。因此“砚文化”是纲,“砚学”是目,此性质与“茶文化”与“茶学”的关系相似。如果将“砚文化”比作瓜圃,那么“砚学”是瓜秧藤蔓,而砚,则是这个瓜本身。
以上“砚学”概念基本界定,那么“砚学”所研究的范围又有哪些呢?——广义而言,包括所有与砚有关的事物,比如砚的制作、砚的使用、砚的鉴赏以及砚史学等等,都属于“砚学”的研究对象。学术史的规律,是学术愈发达则分科愈细,以前是某一学科的分支,后来蔚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比皆是。砚,从材质的多样性、制作的工艺性、铭文的文学性,尤其从人文价值这个角度上来说,上下五千年,纵横文史哲。纵向而论,旁及我国传统学术的文字学、考据学、训诂学、谱录学等,上通儒、释、道,可归类为“国学”范畴内的一种专门学;横向而论,还可以包括西方学术概念中的史学、美学、博物学、地质学等。再细分,雕刻工艺、雕刻流派、砚种石品、砚诗砚铭、砚式砚题,更是多姿多彩。如此种种,皆是砚学家们必须广泛收辑资料,作出辨析、详加叙论的内容。经过鉴赏批判,约定古文献和实物砚的真伪、正误、雅俗、优劣,才能有“学”可研,有“文”可化。虽然古代没有“砚学”这个词,但砚学家早已客观存在,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著《砚史》,对砚种、砚式等的考据极其精到,给后人的理论研究带来很大帮助,这就是一部经典的“砚学”名著。
近年来,虽然偶尔有砚文化学者提到“砚学”这个概念,但是附和者、认同者并不多。随着人们对砚的收藏价值、砚的文化属性有所认识,古砚拍卖行情看涨,新砚也水涨船高,于是出版的砚书日益丰富,然而多数还只是图录,对砚形、纹饰的文化含义,铭文的史学、文学乃至哲学价值的阐释,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见。这更凸显出今天“砚学”的研究,在当代“砚文化”相对沉寂的现实中所占的“短板”性质。
“文化”这个词的“文”,包括指优美的事物。人类生话中,万事万物都必须有“文”的渗透,才能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人生的价值。可以说,人类从原始蛮荒社会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每一个进步都应该归功于“文”所“化”出的结果。“砚学”的意义,便是提炼出砚的民族气质、人文精神,使砚“化”的更“文”、更雅。
因此,如果将“砚文化”比喻为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砚学”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中枢。可以说一个时代砚学家们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时代“砚学”水平的高低;而一个时代“砚学”水平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时代“砚文化”高度的标杆。总之,确立砚学这一概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复兴砚学、弘扬砚文化,将先民所赋予砚的民族气质、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发扬光大,让这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重放光芒,是当代有心于探究砚学,有志于弘扬砚文化的有识之士必须具有的使命感。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