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夏的上午,我受邀到画友彭常安兄的画室拜访。这是一处幽静之所,庭院开阔,微风轻拂,小鸟啁啾,明媚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落在错落有致的小径上,光影斑驳,一派祥和。常安兄专攻油画,他的画室很大,工作室兼陈列室,展示了他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画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他鼎故革新的坚持和艺术探索的历程。这些油画作品多为风景主题,色彩笔触明快奔放,颇有印象派之风格,犹如夏日的一缕清风,吹入疲惫、浮躁的心灵,令人赏心悦目,玩味良久。常安兄作品之多、水准之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又不禁感叹四川画坛还有这样一位既有造诣艺术深厚又具市场实力的画家,我居然从未听说,这样的高人,为何多年隐匿于画坛之外呢?随着与常安兄交往日深,我对他的了解也愈加深入,他聪敏真诚内敛的为人深合我心。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师从张方震教授、杜泳樵教授,色彩师从学院著名教授肖连恒先生,也是先生的入室弟子。肖先生执教甚严,对学生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和色彩表现能力、造型能力的训练,强调技法的谙熟,先生倾囊相授,弟子勤勉不懈。几年下来,常安兄深得先生真传。更重要的是,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大多生性淡泊,先生也不例外,他“行胜于言,埋头创作、不问名利”的学术理念也深深影响了常安兄。毕业后,绘画成了常安兄永远的学术坚持和精神追求。多年来,他躬耕于自己的艺术小天地,默默探索与实践。他也从不参与画坛各种展览评奖,以隐匿于画坛之外的姿态保持着创作热情,画作不断。2013年,偶然的机会,有朋友拿常安兄的画作在保利拍卖市场上亮相,没想到深受藏家欢迎,拍出高价,市场公正地对其艺术水准做出了评价。我观常安兄的画作,乡愁常常萦绕其间,这可能是他根植于内心深处关于家乡田园的记忆,乡间的山、树、河、田总在触发他蓬勃的情感涌动,他完全把情感寄托于画笔,用浓重奔放的色块和笔触记录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屋前》是一片林木,可能是他长久的记忆景象,蜿蜒多姿的树枝,聚散零落的树叶牵动着对乡土的怀念之情。常安兄的意境脱出了一般风景画的模式,亦不全借山川述其胸怀,他对“归不去的家乡”和“日新月异的城市”迸发出深厚的包容,内心追求一种祥和澄明,这张由衷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情感给观者强烈的主观愿望,因为每个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内心总会留下一亩理想田地。也许常安兄的画作让我偏爱还因为那炽热的色彩。土地是一片赭黄,桃花是一片淡绯,绿荫是一片翠碧,秋叶是一片金黄……而五色天空上用银灰色调勾勒出来的云彩,强化了他画中川西农村特有意境的感染力。这很难得,这种气度得益于他精严的传统笔法和端庄的构图章法。西方印象派追求光和色彩的微妙、颤动、闪烁,是对色彩的解放和革新,强调客观对象的瞬间变化。到塞尚仍注重对象的构造,到凡高才逐渐从笔触中摆脱,更加体现精神和气质了。而常安兄作画特别注重表达更高的境界,常常不单以真实反映自然体貌为目的,而让画面与真山水保持距离,总给画笔留有余地,画面效果“以少胜多”,画面虽然只撷取了田园山野中的一个小小角落,却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以及大自然的谐和之美。常安兄既深深理解传统,却又执着创新。他忠实于风景画的格式和笔调,以苍莽的山岭与翠郁的草木,营造出艺术家为家乡田园感动后引发的长歌。视觉艺术通过可视的形象发掘一种深层的文化含义,在常安兄的笔下,一树一叶一花一草都注入强烈的文化符号,很难说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景观,这里显然有着更多的象征意味和隐喻色彩。他的画不止于写景,更擅于造境,正所谓石涛所言“代山川而言也”,常安兄在体察自然的同时,把个人情感、人生观都融入了画中,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我相信,常安兄的画作是他人生经历、从师传承和艺术追求的个性表现,他作品展示出来的灵性和才气,源于对乡土的眷恋,源于对大自然的钟爱,他的艺术空间是无垠的,技法是无束的,他的艺术活力将不断开拓。“蜀江春水动乡情,此心常安在云间”,唯愿常安兄这股思乡之泉,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唯愿常安兄这条创作之河,湍急不停,越流越宽,越流越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