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世之风》读书笔记(十九)
一封短信的繁文缛节
上一集我们说,尺牍的概念比较宽泛,但王羲之的尺牍书,基本上就是他的私人信件。《迈世之风》第三章的题目是:王羲之尺牍研究(下),这部分是对着王羲之使劲儿了。
临过王羲之尺牍会发现,他信里面总出现“顿首,顿首”。我们知道这个“顿首”是个客气词儿,就是觉着信实在太短,“顿首”顿的太多。举个的例子, 《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帖》的翻译十分复杂。我看过启功先生对《三希堂》法帖的研究,他也没有弄懂《快雪时晴帖》的内容。老先生说,这种像便条似的私人信件,没头没脑的话,很难弄清意思。喜欢书法的,就看字就好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介绍一下这个信的套路。一般信的标准格式是这样的:先写日期,自己的名字,礼貌用语,说说天气,正文,收尾套话,署名,礼貌用语。
《快雪时晴帖》就差了一个开始的日期。很多王羲之的帖,一开始就是日期,比如《廿九日帖》、《二十三日帖》都是用开头日期作为帖名的。
本来信就短,正文部分(核心内容部分)很少,大部分是套话。若写情书,是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但王羲之尺牍多是用于亲属朋友之间一些吉凶问候的礼节性书信,是一种礼教的范畴,自有定礼。这个定礼很重要,它把很繁的繁文缛节,减少到比较低的程度。
你说,我彻底的除掉这种讨厌的东西!你在某些时空下,你除不掉。比如,那种宗族居住的比较密集的地方,一个非常熟悉的群体必然产生各种来来往往,一种约定俗成的礼数就会产生,就是为了降低繁琐程度。如果你实在很讨厌这种文化,那你只能逃到大城市去了。
就书信这种礼数来说,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原因很简单,信这种东西,快完蛋了。跨界了,怎么说的:一辆大卡车超速开翻到河里,撞死了一条鱼,这条鱼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是死于一场车祸。这是现在很多东西消亡的原因,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计算器,你们都死于手机。
信这东西,基本完蛋了!礼数,好像还活着。
《迈世之风》边读边说,感谢您的收听!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