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现场
在博尔赫斯的经典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构、象征与符号的诗意表述。作家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他对时间的另类隐喻。
时间会衍生出无数种分枝,我们的理解力亦是如此。在“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策展人邱志杰的笔下,分岔的理解力隧道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无数种可能性。因此如果我们努力探寻,便能发现这场个展中更多的“秘密”。
近日,德基美术馆携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活动“小径分岔的花园——对话陈琦”,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顺利举行。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担任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琦与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实验艺术中心主任邬烈炎,以陈琦的“格致世界”为载体,就八九十年代艺术思潮的涌动、陈琦艺术观念的不断革新、版画艺术的大胆实验以及跨界艺术的交融碰撞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对话。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拥有百年办学历史、江苏省唯一的专业艺术高等学府,名师云集,俊彦辈出。陈琦表示:“此次回到母校,由南艺美术馆和德基美术馆共同为我主办这场与邬烈炎先生的对话,我深感荣幸。”
活动现场不仅聚集了众多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研究人员、学生,还有神秘大咖——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以及数位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艺术家们低调出席。
活动开始,郑闻首先向到场听众介绍了“对话”缘起于德基美术馆主办的“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陈琦个展,并根据策展人邱志杰的展览逻辑重新解读了个中深意。郑闻在介绍展览概况时提到,无论是独具匠心的成组展示,还是将作品元素与声光电技术相结合的《别处》,抑或是融合了风景版块作品和虫洞元素、隐喻着“当你走过漫长人生,终会成就一番风景”的造型墙等诸多细节,无一不体现着艺术作品、策展逻辑、展示空间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对话伊始,陈琦从“陈琦格致”的策展逻辑出发做了详细的解读。他提出自己作为艺术家,是从作品角度出发去解读展览;邱志杰先生是从策展人的角度出发去梳理展览;而德基美术馆则是从展厅空间出发去呈现展览。三方形成了一个新的碰撞,对艺术家和作品也有了全新的解读。随后他还梳理了版画发展的脉络,谈及版画艺术从追求国际化语境到发掘本土语言的转变,并强调了“版画思维”和跨媒介实验的重要性。
据了解,本次对话的嘉宾邬烈炎先生是陈琦曾经共处多年的同事,一直以来对于陈琦的艺术创作颇为关注。在探讨水印版画创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时,邬烈炎说道:“我看到你的作品越做越大,我在设计学院所以对数字化有所了解。我早就听说陈琦老师有200多张印版只为一张作品服务,那个场面我无法想象,所以我一直在想这里有没有数字媒体的技术支撑。”对此陈琦先生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以水系列中的《1963》为例阐述了创作过程:长达10个月的计算机绘稿时间、十几万个节点,让现场听众惊诧不已。陈琦称这也是计算机与艺术的跨界,在艺术创作中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度,“计算机也有计算机的一种算法美”。
此后,陈琦、邬烈炎与郑闻还共同探讨了当代艺术近年的走向与思潮,以及陈琦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身处国际视野所做的种种尝试与实验,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反刍内心,创作出“独幅版”“错版”等全新的、极富实验精神的系列作品。
对话结束后,南艺学生、艺术爱好者与媒体人们也参与了互动交流,从“陈琦格致”展览的实验性、水印版画的独特魅力及陈琦未来的艺术走向等角度向陈琦和邬烈炎展开了提问。在被问到会不会做更多的跨界尝试时,陈琦表示:“水印版画领域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很浓厚的兴趣再去做,但跨界是一个艺术家的本性,对不同的媒介都有表达欲望和掌控兴趣,我想以后还是会去尝试。”
策展人邱志杰先生称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中的哲学家”,而陈琦则是“版画家中的版画家”,当陈琦遇到邱志杰,打破了“精益求精者”的刻板印象,可以发现更多“分岔的小径”。而在陈琦、邬烈炎与郑闻的思想碰撞中,又得以发现了全新的解读途径。借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哲学论述:“凡有意义的,皆不得不以荒唐的语言传递其意义。”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只有自己去看、去听、去思考,才能拥有自己特有的一份理解。
据悉,本次“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展览将展至2019年3月10日,有兴趣的观众可前往观展,于小径分叉的迷宫花园中寻求你的谜底。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