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德基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对话陈琦”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顺利举行。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拥有百年办学历史、江苏省唯一的专业艺术高等学府,名师云集,俊彦辈出。德基美术馆尽管非常年轻,却也有着清晰的学术主张、丰富的馆藏体系和国际化的展示空间,陈琦表示:“此次回到母校,由南艺美术馆和德基美术馆共同为我主办这场与邬烈炎先生的对话,我深感荣幸。”▲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担任主持
本次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担任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琦与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实验艺术中心主任邬烈炎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对话。尽管南京的气温已降到零下,却丝毫不影响热爱艺术的心,众多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研究人员及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纷纷到场,听取了这场对话,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现场镜头还捕捉到了低调出席活动的神秘大咖——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以及数位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和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
15:30,对话正式开始,郑闻向到场听众介绍此次对话缘起于德基美术馆主办的“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策展人邱志杰先生打破惯常以创作时间为依据,将陈琦1983至2018三十五年间创作的200余件版画及装置作品重新解构为九大版块,并在展览前言中将9个版块解读为9条理解的隧道,互相分层,互相跨越,迂回,编织;又相互交叉,贯穿,共同搭建成了一座博尔赫斯式的小径分岔的迷宫花园。陈琦此次回到母校,与邬烈炎先生进行对话,既是对青春记忆的追溯又是对新的理解隧道的探索。▲邬烈炎先生发言
对话伊始,陈琦先生从“陈琦格致”的策展逻辑出发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对展览主办方德基美术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还梳理了版画发展的脉络,谈及版画艺术从追求国际化语境到发掘本土语言的转变,并强调了“版画思维”和跨媒介实验的重要性。▲陈琦先生
据悉,本次对话的嘉宾邬烈炎先生是陈琦曾经共处多年的同事,一直以来对于陈琦的艺术创作颇为关注。在探讨水印版画创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时,邬烈炎说到:“我看到你的作品越做越大,我在设计学院所以对数字化有所了解。我早就听说陈琦老师有200多张印版为一张作品服务,那个场面我无法想象,所以我一直在想这里有没有数字媒体的技术支撑。”陈琦先生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以水系列《1963》为例阐述了创作过程,长达10个月的计算机绘稿时间、十几万个节点,让现场听众惊诧不已。陈琦称这也是计算机与艺术的跨界,在艺术创作中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度,“计算机也有计算机的一种算法美”。此后,陈琦、邬烈炎与郑闻还共同探讨了当代艺术近年的走向与思潮,以及陈琦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身处国际视野所做的种种尝试与实验。▲郑闻、李小山、陈琦、邬烈炎合影
对话结束后,南艺学生、艺术爱好者与媒体人们也满怀兴趣地加入了互动交流,从“陈琦格致”展览的实验性、水印版画的独特魅力及陈琦未来的艺术走向等角度向陈琦和邬烈炎展开了提问。
▲观众提问
在被问到会不会做更多地跨界尝试时,陈琦表示:“水印版画领域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很浓厚的兴趣再去做,但是跨界是一个艺术家的本性,对不同的媒介都有表达的欲望和掌控兴趣,我想以后还是会去尝试。”
青春的记忆、母校的情愫、观念的变革、艺术的实验、当代的思潮、跨界的碰撞,此次对话恰恰印证了主题,好似多层分岔的小径,迂回编织、交叉贯穿,共同搭建起属于当代艺术的繁复花园。策展人邱志杰曾称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中的哲学家”,陈琦是“版画家中的版画家”,当陈琦遇到邱志杰,打破了“精益求精者”的刻板印象,衍生出了9条理解的隧道,相信以心感知我们终会在陈琦艺术创作的花园中发现更多 “分岔的小径”。▲荷之舞 水印版画
Dance of Lotus Woodblock Print
139.5cm×147cm 1999 年▲时间简谱 No.19 水印版画
Notations of Time No.19 Woodblock Print
120cm×160cm 2012 年▲1963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335cmx780cm 2009年▲觉No.1 水印版画
Awake No.1 Woodblock Print
180cm X180cm 2017年▲时间简谱·白瓶 掐丝珐琅
Notations of Time·White Jar Cloisonne
54cmx35cm 2015年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09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蕉趣》
吴东俣作品 / 68×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