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芬(1852—1942),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原配欧阳夫人所育之幺女,祖籍湖南衡阳,生于湘乡荷塘。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在曾门七兄妹(长子与五女早夭)当中,作为小女儿的曾纪芬一直备受父母疼爱,呵护有加。因为上面四个姐姐的婚姻都不大幸福,因此在她的终身大事上,双亲颇费了一番心思。
曾纪芬出生时,41岁的曾国藩已经在礼部当了侍郎,她也算是省部级子弟了,但却没有丝毫的娇生惯养,依然穿长姐们退下来的衣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琐事,从小就树立了艰苦朴素的好观念。光绪年间,纪芬出嫁衡山名门的聂家,其夫君聂缉椝(1855—1911)以帮办滇捐局起家,继而上海制造局总办,官至浙江巡抚。过门后,她对聂缉椝时刻提醒,尤其是聂担任皖浙等地大员时,富庶之地,朝议沸腾,曾纪芬便以父亲宦海事例劝说,让其辞官回家。
在与聂缉椝相依相伴的36年间,曾纪芬先后诞育12名子女,她始终谨记父亲“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谆谆教诲,恪守治家修身的“忍、勤、俭”三字法,日常牢记当年父亲传给他们的“功课单”,贴于内堂,告诫家族内眷严守自省。她的持家之道颇见成效,聂氏一门后继有人,颇多建树,跟她付出的一腔心血密不可分。尤其儿子聂云台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着过人的禀赋与勤勉,日渐成为沪上声名显赫的商界巨擘。聂缉椝于宣统三年(1911)病逝后,曾纪芬便成为聂家实际掌门人和子孙辈的精神领袖。她也由侯门千金、巡抚夫人一举升格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孙绵继,既贵且富,福寿双全。
民国年间,移居上海的曾纪芬自号“崇德老人”,岁逢寿辰,家人总想给她呈献贺礼庆祝,均会受到她苦口婆心的婉拒与规劝,时常手书格言警句赏赐晚辈,身体力行父亲曾国藩“伎求诗”之真谛,视之为做人行事之法宝,每年总要多次恭书温习,感受父亲博大的胸襟与恩德。
曾纪芬晚岁楷书条幅“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见图)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落款“筱堂先生雅属”可知,这件笔力遒劲、棱角分明的手迹乃系曾氏书赠给一位名叫“筱堂”的人士。从“崇德老人时年九十”的署名来推算,书写时间当在她辞世前一年的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左下角盖有篆书印章两枚,分别为朱文“文正季女”、白文“聂曾纪芬”。目其书风,压根看不出迟暮之色与晦涩之气。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出自唐代诗人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其八:金石其心,芝兰其室。言语方间,音徽自溢。肃子风威,严子霜质。赠言岁暮,以保贞吉。“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源于北宋司马光《传家集》:自今天下之士,其务以道德为师,仁义为友,进之于内而让之于外,治之于身而施之于人。
曾纪芬直至仙逝,仍坚持挥毫,字字从容,一如其生平为人,循规蹈矩,张弛有度。沧桑岁月赋予其敦厚秉性,家风熏陶成就其严正书风,难怪当时京沪一带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均以能求得“崇德老人”只字片言之墨宝为幸。在他们看来,家中墙壁上能悬挂一幅曾氏书法,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既讨得了一份体面,更是增添了一份福祉。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