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景—常鑫 梁启杰双人展”在长春市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再造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作品是常鑫与梁启杰两位同学在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中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出作品45幅。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韩文华讲话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宋晓琛讲话常鑫与梁启杰二人均以“景观”作为绘画的载体,然而却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更准确的说是二人在绘画语言的实践层面所形成的差异。基于创作时间对作品的推进,常鑫的绘画当中所呈现出的视角抬升实质上是一种能指的隐退,当能指隐退之后所指范围变得更为宽泛,进而形成了对生命本体的思索状态,绘画当中的天空非但没有使画面变得更为不稳定,反而使得画面产生了某种“非白之白”的意味;梁启杰的绘画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指向与镜头感,使得作为所指的景与物产生了滑动,滑动始终存在与画面之中,滑动背后所隐含的是梁启杰通过自然对自我的叩问与探究,而画面所承现的却是这场对话之后结果。由于个人生活经验的带入,看似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却同样使得作品与固有的景观形成了一种后结构关系。结构的重组使得“景观”脱离了机械图像的范畴,进一步使得“光晕”——将人际间的关系传播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中去——蕴藏在作品之中,艺术的主体因此变得在场,生命本体成为了他们思考与讨论的话题。作品对景观的解构无疑使借景抒情的方式被突破,这种突破使得景观变得更为真实—心理空间与物理时空对话。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关于创作,梁启杰讲到:“创作过程是我对自身,对自然,对生命不断的探索,以及身处自然中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自然思想与情感的摩擦升华。自然力量触动我,使我渴望感受并且创造。创造的能量是非常纯洁的,原始的,是一种本能,好似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样,想变成物质而又保持无形的精华,无法给它命名或者抓住它,它很小,很嫩,并可以从我的精神结构中过滤出来,这种感觉像催化剂让我兴奋,对艺术充满渴望。对自然的感悟,生活的启发,不断的思考,不忘绘画初心,始终从本出发,将自己的内心思想与情感世界展现出来,也是我坚定不移的绘画方向与态度。”《雨后》梁启杰 布面油画 70_90 2018年《田野》 梁启杰 布面油画 40_50 2018年《私语 秋》梁启杰 15_20 2018年而对于常鑫来讲:“绘画作为一个单独的视觉艺术门类,没有消亡,一定有他的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性。我觉得这很重要。我觉得相机、ps的出现是对绘画的一种解放他再也不用绘画去附庸于一些以前关于记录或是和他本体语言无关的一些职责。但是我们当今的大多数国人还在从一些内容,情节性,故事性,象征性,甚至标题去解读一副视觉艺术作品,而不是去感受,这让我很困惑。其实我的绘画作品始终围绕的我的自身与自我进行创作,绝大多数作品起始点都是我对身边日常生活的一种感动,或是自身兴趣点延续,更多的也是一种我对画面对颜色的“要求”。我对一些所谓的绘画理论并不很感兴趣,但是我慢慢认识到了线索的重要性,此次展览也是按照了大致的时间顺序展出。绘画意义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不断寻找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画面本身,更是一种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的态度。”《檐系列2017》(二)常鑫 固体油画 2017年《檐系列2017》(三)常鑫 固体油画 2017年《檐系列2017》(一)常鑫 固体油画 2017年展览学术顾问,美术学系系主任宋晓琛在发言中讲到,本次展览的观念形式都令观众感受到愉悦及欣喜,并对两位青年艺术家对世界的敏锐认知及表现给予赞赏。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华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符合现阶段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创新性高级人才”的初衷。据悉,此次展览由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办,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承办,将持续至11月4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798,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清趣》
李子玉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