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不简单为儿童提供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是综合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复杂工程。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视觉图像的感知能力并不相同。如何为儿童提供更符合他们美术心理,通过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想象与思维能力的美术教育,这是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美术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美术教育。随着美术概念的不断扩展,能够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美术教师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包容美术学科发展所提供的广泛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当今儿童多元化的美术学习兴趣和需求。因此儿童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在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课程内容如何选择组织,儿童美术教育课程都要科学地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
教育部2011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美术教育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与美术心理水平的差异,美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单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相较于以前的美术课程标准,新课标在美术课程性质上加强了儿童美术教育“视觉、实践、人文、愉悦”等方面的表述。
新课标在规定儿童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与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对儿童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现在大家都明白,儿童美术教育有其特殊性,美术专业的学生若要成为合格的儿童美术教师,除基本的专业技法训练外,还需要相应的儿童心理学、教育教学法、课堂组织教学等相关儿童教育科学知识。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一般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教育教学法方面的课程尚能安排差强人意,反倒是美术专业的课程较落后于时代发展,其教学模式基本还是沿袭前苏联模式,在课程设置中重“师范”而轻“专业”,重技能训练而轻视美术思潮学习。以美术理论课程为例,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仅有一门中外美术史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改课还多属通史类串讲,课时少,内容多,能否涉及多少现代主义以后的内容,全凭教师个人兴趣。再加诸如美术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所学内容,都无法与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对接。至于有助于帮助儿童探索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手法的当代艺术观念与思潮,在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中,还处在争议的尴尬境地。
在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中,下面几种教学弊端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手法单一,思维陈旧,教师用固有的美术教育手段应对不同心理阶段的儿童。
其次是在材料选择运用上多以蜡笔、水彩笔、彩色折纸等少数几样材料为主,过于注重美术技法和动手能力,无法调动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这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儿童美术教育研究不透彻所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迫于学校与家长对课程效果评价压力问题。一般不懂儿童美术心理的家长,大都会以儿童能否画出某种具体形象为美术教育好坏的标准。在这种错误的评价标准下,教师们只能预先提供范画作为标准模板,一味强调儿童模仿教师作品进行绘画练习,并且以是否按照老师作品标准完成图画作业为优劣评价标准,而枉顾儿童在学画过程中所应有的感受力和愉悦性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很普遍,且有抑制儿童学习美术兴趣的危险,这是一种完全失败的教育方式。
综上,应该首先调整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美育素养,让自由、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照亮儿童美术教育的时间场域,才有条件谈儿童美术教育。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