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晚期景德镇设御窑,洪武瓷器开始摆脱元代影响,到永乐、宣德时期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明初开始,我国制瓷中心逐渐向景德镇转移,我国青花瓷生产达到十分成熟的阶段,进入又一个高峰期。
洪武官窑建立于本朝末(认为始建于洪武二年者不可信)。瓷器生产尚未形成本朝特色,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还承袭元代风格,这在洪武早中期更为明显,末期向永乐、宣德时期过渡。
笔者收藏一件洪武青花茶碗,“福字款”缠枝莲,高4.9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4.4厘米,胎灰白,釉层肥厚晶莹,开小片,釉面平静。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面内有微气孔。足边露胎与釉衔接处现火石红色。细砂底,虽无釉,却也白润光滑。工艺上讲究修胎,所以器型十分规整。杯内底心绘有青花双圈,内有草书“福”字款。器外通体绘缠枝莲四朵。线条流畅。器型灵巧端庄,娟秀优美。青花色泽淡雅。纹饰绘画笔法秀逸,线条柔和自然,富有清新典雅之艺术效果。足证已初步形成的明代瓷器风格。
洪武碗挖足较浅,足壁 又称足墙 较厚,足跟平切,部分底足中心有鸡心点。末期显示出一些明代新特征:碗足径较大,足跟较窄,足底修胎,露胎 砂底 .洪武青花茶碗,一些书上称之为压手杯。对于压手杯底足的处理方法,在《留青曰札》中有这样记载:陶辨器足,永乐窑压手杯,滑底沙足,宣窑坛盏,釜底线足。嘉靖窑鱼扁盏,馒心圆足。凡陶器出窑,底足可验火法。
笔者收藏的这件茶碗造型奇巧,制作精致考究,青花纹饰单纯大方。在制作工艺上,器底削足的处理,改变了元代的斜削方法,底足基本平削。在图案布局上,多留空白地,改变了明洪武以前的多层次、繁密的格局。在绘画用笔和发色上,虽然用的是国产钴料,每一起笔落笔都显示出浓淡,釉面白中泛青。但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面内有微气孔,釉色也“肥亮”。洪武草书“福”字款开创了永乐官窑款的先河。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997,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吉祥富贵》
马平作品 / 45×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