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原本是一个高雅而崇高的称誉,然而在今天,要做个书法家,似乎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在报刊上登几幅作品,弄(姑且用“弄”,不一定是靠作品。)一个省市或县的书协会员,便可以“书法家”自居了。如果是身居要职,只要能以毛笔写字,无论水平高低,就会有人捧为“书法家”,就可以到处题词留字。时下“书法家”多如牛毛,文化水平高低无所谓、不善诗词不懂文史也不打紧,只要有钱,办个展览,出一两本集子,再花点钱让人吹捧一通,就会出名,就可以成家。不少“书法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有的挥笔写错字、别字、乱造字,充风雅作诗填词又不懂格律,缺乏文史知识,出现了宋诗唐人作等张冠李戴的笑话;有的人本已童心全无,写不出好字却滥写孩儿体;有的楷书还没过关就大书特书连自己也看不懂的所谓狂草,还有的将一些不堪入目的胡涂乱抹标榜为创新或现代艺术。书痞的投机取巧、书匠的急功近利、吹棒者特别是不负责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当今书坛鱼龙混杂,喧嚣浮躁,好像“会写毛笔字的人”都是书法家。这不单贬低书法的价值,糟蹋书法艺术,更让人搞不清何为书法家?书法是一种直抒胸意的艺术,充分体现书者人生、境遇、学养和品格。成功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对大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而得,是以自己的情思、才华和心血凝聚而成的。历史上不是有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促成其书法风格大变,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使自己草书大进的典故。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古代儒、道、释哲学的精华,是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近世硕学鸿儒,同时兼为书法大家者不少,如康有为、章太炎、林散之、郭沫若等,他们的治学态度都有一种纵贯古今,别开生面的广博精神,融化到书艺上,道、艺相互渗透,两者殊途同归一致,所以能卓然成家,各具风范。一件成功的书法佳作往往有着很高的意情境界,是书法家的学养、性情、境遇等诸种要素的综合体现。古人所谓“匠人之字”、“文人之字”、“书法大家之字”,即是从境界上进行判别的。临帖是书法的必修课,从形似到神似,再从神似到“得意忘形”,这便是境界的渐进。达不到相当的境界,就很难写也有独特个性的书法作品来,而这种境界和个性完全取决于书法家的功力和学养。功力即是写字者掌握笔法、墨法、章法这些书法基本功的程度;学养则要靠自己的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一般的临帖功法只要认真学个几年十几年就可掌握,而作为书法艺术的内涵则永无止境。古人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清代书法理论家杨守敬有句名言:“未有胸无点墨而能为书法家者。”吴丈蜀先生谈书法时有首诗:「习字原无便捷途,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笔砚三分看,余看还须广读书。」学养是书法的土壤,欲求书法好,必须学养厚。康有为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牎”人要有点内涵,由人操笔的书法才有其神采。书法艺术凝聚了书者全部的才华和功力,是人格力量在笔墨上的直接表现。所谓“字如其人”是也。因而,书法家(或想成为书法家者)只有不断能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领悟书法真谛,深蓄厚养、厚积薄发,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能挥毫进入虚无之境,写出富有神韵的大雅之作,至少能够杜绝庸流,减少一些恶扎乱墨——文化垃圾的出现。所以,书法家学者化,是有必要也是值得倡导的。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167,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硕果》
孙吉祥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