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中有一个板块是仕女画,展览的执行策展人赵琰哲在策展过程中发现明清有很多独幅女性肖像,于是以此结合展览作品,从明清女子的理想与现实、闺秀才媛与青楼名妓、名妓肖像的自我表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往对于明清名妓的固有印象。
赵琰哲认为,明清时期社会对女子有德行的要求,活动被限制在家中。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女子当时的主要活动就是养蚕、纺织、制衣。 清代任伯年、尹沅《施酒图》 纸本设色 133.9×54.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施酒图》局部
《施酒图》是光绪年间任伯年和尹沅合绘的,画中老妇人是吴昌硕的夫人施酒,50余岁。吴昌硕在题跋中感慨自己的夫人贤惠,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日夜忙碌于养蚕、纺织,赚钱养家,让自己能够安心读书考科举。
对于大家闺秀而言,更重要的是刺绣,如《屠婉贞像》。
清人画、沙馥补景《屠婉贞像》 纸本设色 133.3×3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屠婉贞像》局部
屠婉贞出身名门,是清代画家屠倬的孙女,嫁给清宗室毓本为妻。题跋中称赞她可媲美赵孟頫的夫人管道昇,刺绣技艺高超,又善丹青,同时还是一位慈母,训导子课。屠婉贞的脸部由民间画工绘制,衣纹和古玩器具由海派画家沙馥补画,并有吴昌硕、杨岘等题跋。
虽然社会对女子的限制仍然非常多,但赵琰哲认为,明清女子的活动空间在不断拓展,如蹴鞠、投壶、舞剑、音律、看戏听曲等用以深闺消遣,或者节日游园、逛庙会,或者结社唱和,饮酒赋诗,写字作画。因此,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出现了很多擅长诗文书画的才女,才与德变得同样重要。在这种氛围中,绘画与女子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一方面江南地区女性独幅肖像出现,意味着女性拥有了独立成像的权利,画中女子不再是作为艳俗的仕女画供男子赏玩,而是体现出女性的自我独立与自我肯定;另一方面,女性也亲身参与到绘画活动中。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16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禅茶一壶》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