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写生是美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训练之一,每学期的这种写生都会提前拨动学子的神经。1975年9月开学不久,我们赣南师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第3组的同学迎来这一机会。担任这次学校周边写生教学的老师是何启陶先生。
何先生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来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水彩画界颇有影响的水彩画家。他调入江西工作时正值年富力强之际,广博的知识与风趣幽默、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乐意聚集在他周围。写生,正是我们向这样令人尊敬的师长学习的好时机。
何先生带我们在市红旗大道附近画了几天热身式写生后,一天下午带我们去房屋更为密集的老城区写生。9月的赣州骄阳似火,虽然偶尔有一丝凉风从南边过来,但仍然热得大家汗流浃背……。何先生担心大家中暑,示意避开大街而转入小巷继续寻找写生点。约半小时后,我们被叫停在一个幽深的古巷内。大家虽然汗渐渐收了,但神情显得茫然。环顾四周,小巷仅丈余宽,大部分墙和门窗都被屋檐遮在阴影里,偶尔从屋顶射在巷子里的太阳,把铺在地上的鹅卵石数着、数着,泛起片片鱼鳞似的白光……;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心里发慌,色彩写生,这里除了灰暗和那一束束探照灯似的阳光,看不见什么色彩呀?
何先生一边微笑着看着大家,一边领我们走向一堵祠堂的墙。祠堂变成民居后里面分隔为住户,但这面顶部有隔火功能的风火墙仍然矗立在小巷。何先生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墙”!“没错,这是一堵墙,但里面有丰富的内容”,他继续提高声调说:“这些看似平凡的物象,其实里面有许多区别,比如形状、色泽深浅、色相的冷暖、雨水冲刷过后留下的痕迹等,都可以在我们笔下进行描写与述说。”老师的点拨,瞬间勾起同学们的兴趣,我们迅速找到各自位置摆出写生的阵势。何先生尤其强调要在作画中善于“从简单中找出变化,在繁杂中求得统一,”这些教导让我终生受益。
30多年过去了,母校已经成为赣南师范大学,当年写生的那条小巷早已消失。何启陶先生后来调至浙江林学院工作,继续在绘画教学和创作上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在笔者后来的教学生涯中,每当学生处于写生与创作一筹莫展时,就会想起何启陶先生带自己写生的这一情景,觉得这是对北宋画家宋迪“败墙张素”的有趣注释。老师的教诲就像古巷中的阳光,永久地在学生心中透亮!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9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富贵满园》
李子玉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