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画家从北京归来,就有一些阿谀奉承者竖起大拇指,滔滔不绝地宣讲起来,不愧是名家导师班的学员,这下可厉害了,画得比以前好几倍,画价也节节高。
书画家赴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充电成了时尚,汲取新的血液,开阔眼界,加强技法,这无可厚非,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说学无止境吗?
这一潮流尤其进京者居多,可是,也有好多书画家进京不是去学习研修,而是寻找一种突围,怎么样运作作品有卖点。
有位画家,去北京半年有余,回来后见朋友便聊进京心得,说在某某大家的工作室学习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说得天花乱坠,还不时打开手机,炫耀与之合影、批改作业等等图像。
时隔月余,在北京一家知名网站任副总编辑的朋友来采风,说起这位画家北京之行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什么学习,纯属无稽之谈。
晚上住他办公室,白天不是去宋庄,就是去798、琉璃厂等地闲逛,顺便兜售晚上画的作品,来维持生计,一来二去地熟悉了一些北漂艺人,也就有了手机上的图像视频,这不奇怪。
从地方去京城的书画家不计其数,有成功者,也有被淘汰返乡的,大多都呆在画家村,久而久之成了北漂一族的艺人。
北漂就是北漂,这没什么见不了人的事,人要生存,总得有个活法,靠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甚至一家人,很光彩。
但有些书画家,不去这么想,以“研修”的名义去北京“试水”,成了说啥都行;失败了就拿“研修”当“遮丑布”,即使失败了,这也不是丑事,为何刻意去遮掩,一没偷二没抢,只不过不适应而已。
一部分书画家在北京跟一位有名望的导师,做工作室助教也好,高研班成员也罢,目的只有一个,扛上导师的大旗,全国各地搞起师生巡展,书画作品不仅买得俏,还不断升值,这是一种书画营销手段。
依靠导师的人脉来投机取巧,不能不说有头脑,顺应时代潜规则,这是一张绝好的牌。
然而,长此以往,不但没有把导师的长处学到,反而把以前的基础弄丢了,画风成了三不像,只能是一种怪异的风格呈现给受众,爱,却难以说出口。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60,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清闲即福》
张海波作品 / 34×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