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衡从艺50周年写生作品集》即将出版了。这本画册汇集了他50年来主要的写生作品,既有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也有素描、速写、色彩。我们经常见到他的佳作在各种画集、报刊、杂志上发表,而这些写生作品却为平时仅见。这本画册让我们看到他艺术的另一面,有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杨德衡和他的艺术。
艺术贵在“真”与“美”,而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就没有美。杨德衡以画鹤闻名,为了求画鹤的真,他是下了大功夫的。他曾十多次到南北鹤乡深入生活,整天与鹤为伴,与鹤朝夕相处,认真观察,体悟鹤的各种姿态、鹤的喜怒哀乐,鹤乡的日出日落,风晴雨露,春夏秋冬。可以说,他跟鹤、跟鹤乡已经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过去画鹤,绝大多数都是与松相伴,虽有吉祥、长寿之美意,但也容易概念化,难以生动、感人。杨德衡深入鹤乡,看到了鹤生活的真实环境,求到了鹤乡之真。所以,他才能跳出古人巢臼,独辟蹊径,创意新颖。他深入鹤乡的过程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就是他求画鹤之“真”的过程。
然而,艺术光有真还是不够的,它只是为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要把艺术的大厦建起来,还要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确定哪些素材要和生活一样,那些素材要和生活不一样,适当剪裁、夸张变形、变色。这就是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比实际生活更高、更美、更生动。
杨德衡不光画鹤,也画了许多人物、山水。这些虽不是他的主业,但对他的主业一花鸟画却非常有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物画家不会画花鸟,若在近景画点花花草草就画不好;有的花鸟画家不会画山水,画远处背景就束手无策;有的山水画家在画里一添人物就显得不地道。如此等等都是修养不够全面带来的缺憾。“博”与“深”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没有博就不能深,博是为了深。
杨德衡在鲁迅美院学习期间,我教过他人物画。他学习很认真,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对哪一科都不偏废,后来他从师赵梦朱、钟质夫、郭西河先生专门研习花鸟画。他在学习期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功很扎实。他对传统和西画都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偏颇,能客观、公正、全面地看问题。他认真学习钻研传统,努力继承传统中的精华,又不为传统所囿,勇于创新。他在校八年受过不少西画训练,他能正确处理“中”、“西”关系,汲取西画有益营养,而不是用毛笔画西画。再加上他有生活,有了这几点,他在学生时期就能画出《稻香季节》这样的佳构就不是偶然的了。
我想,这本画册会对青年美术学子有一定启迪、示范作用。杨德衡现在正处于艺术成熟期,虽然他还接受辽宁画院返聘,又是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主要负责人,社会活动不少,但仍坚持作画不辍。他还有潜力,我相信,杨德衡在艺术上还会更上一层楼。晏少翔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原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会长2006年10月6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