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油画) 1907年 克劳德·莫奈 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黄昏逆光条件下,观扬州瘦西湖白塔一半是白色,一半是蓝灰色;棕黑色的皮肤在阳光照射条件下,高光部分反射出耀眼的蓝紫色。如在晴朗天气户外写生,一切物象在阳光照耀下,其色彩都会随时间、环境、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甚至呈现出完全矛盾的色彩或假象,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海市蜃楼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假象,这就是光影产生的效果。
这种因条件发生变化了的色彩,艺术家们称之为“条件色”。印象派画家们正是发现了条件色之美,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巷头巷尾,观察体会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在绘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加以应用探索,并逐渐掌握其变化规律,继而开辟了新的色彩领域,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色彩表现。
莫奈,5岁习画,15岁时,被擅长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布丹发现,从此踏上近80年的绘画艺术之路。莫奈继承并发展印象派,他对物象在光影变化下的描绘技巧,已远超同期印象派,他对光色的专注程度,已远超对物体的关注,因而画布上的物象表现被光色所掩盖,让人们领悟到光影表现手法的神奇。在莫奈画中看不到突显的轮廓线,也看不到非常明显的阴影,而是根据光反(折射)的原理,强化了色彩因素,用色彩的冷和暖构成空间距离感,使物象在色彩衬托下得到进一步的表现。
莫奈常常对同一物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做多次反复多幅描绘,从自然光色变幻中,捕捉瞬间物象色彩变化,探索光色不同的表现效果,从不同视觉光影下反映物象特点。在《睡莲》这组作品中,莫奈想要表达的睡莲是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对观者视觉冲击带来的美感与震撼。
莫奈43岁时,迁居离巴黎80公里的小镇,在买了房子后不久,便在距其房屋不远处,开挖修建一个人工池塘,将附近的爱普特河水引入池塘。在池塘里种了黄、红、蓝、白和玫瑰色的睡莲,池塘四周栽上垂柳和多种护堤植物,池塘上还架设一座日式拱形小桥。水上花园建成后,莫奈将其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睡莲创作上,不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莫奈经常凌晨3点便起床,坐在池塘边,静静地观察池中睡莲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光照情况下的瞬间变化,用画笔把这种稍纵即逝的印象描绘到画布上,屡画不厌。
前后近30年,莫奈几乎未离开过池塘,观察自然,感受光线, 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并且越画越大越抽象。莫奈画布上的睡莲,有青翠欲滴的莲叶,有花开似火的莲花。有浮云般的莲叶,有岩浆喷发的莲花。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从1897到1926年,近30年间莫奈总共创作181幅《睡莲》,形态各异、色彩多姿,为世人所景仰。
《睡莲塘:绿色和谐》是莫奈1895年创作的,画面上的睡莲错落有致,盛开的莲花在光的照射下,如同荷花灯泛在水面上绵延不绝流动着。日本式拱桥横跨池塘上空,翠绿的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各种花卉植物环绕池塘周围,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跃然而出,观者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睡莲,晚间效果》是莫奈67岁时的画作,意在表现晚间池塘的睡莲场景。如果你熟悉莫奈的作品,事先也不告诉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会很难和睡莲联系在一起。画中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墨绿色圆盘,在月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漂浮在水面上盛开的睡莲,在光影的折射下,仿佛是一团燃烧着的火,火焰现出鲜黄、橘黄、朱砂的色彩扭曲向上燃烧着,又像是炽热的火山岩浆,穿过茂密丛林倾泻而下,气势如虹,扣人心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莫奈晚年的作品《睡莲》,运用垂柳、莲叶光影的强弱,在平面画布上描绘出立体三维空间效果。近处,纯绿色的莲叶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睡莲根须清晰可见,洁白如雪莲花含苞欲放;远处,盛开的红莲像熟透红的石榴挂在空中,还有随风舞动的垂柳和倒影,水似乎也随着流动起来。莫奈利用光与影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如临池观景,将人们带入池塘仙境,微风过去,花香飘来。可以说《睡莲》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完美总结。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320,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遐思》
郝酉品作品 / 45×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