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场与作品可以起怎样的化学作用,令观众有不一样的观赏感受?香港艺术学院第6届校友展《Art for Space / Space for Art?》或许将揭示答案。有别历届的模式,展览特别针对呈长形管道的学院艺廊的环境因素,展示绘画、摄影、陶瓷、混合媒体作品、装置艺术等各种形式和不同媒介配合场地特色的作品,让艺术品与场地互相辉映,也让观者可以从多元角度诠释艺术,位于香港艺术中心10楼学院艺廊的展览由即日起至4月23日。
参展学生区灏蓝(Suzanne)和冯晓楠合作装置作品《窗》及《鸟笼》,Suzanne将平日常被弃置角落的丝瓜络剖开、扭曲及观察,利用骨瓷泥浆定型后完成作品,而半打开的窗框设计则是希望观者“打开思维”,她表示:“我希望观看者从物件衍生出不同的感觉,从观感意识中反映出物件的结构,将物件的形态以想像再创造成为物象的空间。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定型、烧製等方面的困难,我前后不断尝试了几百个丝瓜络,才做出现在这种我想达成的效果。”
而由姚俊桦製作的陶瓷及混合媒介作品《光之盼》,则以燻烧的方式在陶器表面留下火与烟的痕迹,“当我看到这些黑白灰颜色的呈现,便开始思考若与水墨相配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于是找了朋友在作品上写了字,而花樽中的植物也是对应文字而放置的。”以光暗和生命的题材配合黑白灰色调的呈现,他的作品本身已经是一个空间的存在,而每个媒介都存在于一个既定的空间,当水墨与陶瓷遇上时,又会呈现出另一个别样的空间。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0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归楫》
张凯作品 / 45×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