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VR眼镜,就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我们现在称之为虚拟世界,但在新媒体大量进入生活领域和艺术创作领域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观看习惯和审美习惯是否也会随之改变而来适应这个“虚拟世界”,这个时候的虚拟或许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会是两个平行又交叉的世界,在两个世界将会都是真实的现实。
央美美术馆项目空间“眼见为虚”展览现场,参展艺术家邓大非、夏天、付帅、马良、策展人石冠哲、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艺术家张婧
2017年1月14日,由石冠哲策展的“眼见为虚”在中美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开幕,策展人邀请了五位年轻艺术家邓大非、付帅、马良、夏天、张婧,从绘画、视屏、游戏和VR等多媒体创作来探讨了新媒体之下,所谓现实和虚拟的重叠,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改造。
展览现场
策展人石冠哲看来,如果将新媒体放在整个艺术史的框架之下,新媒体艺术所造成的沉浸效果与透视法所造成的视错觉,是文艺复兴以来,作为科学的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造成视错觉感官效果的一种延伸。在当下的绘画中,有很多人在二维的空间中寻找更多的空间变化和视错觉,不能说是新媒体的发展造成的,都无疑在生活中对视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艺术家付帅的综合绘画作品中,一直在探讨的正是平面中的空间关系。
付帅 《错位-铁笼》综合材料 150x150cmx3
邓大非《废墟计划》新媒体综合材料 2015
“从艺术媒介史的发展角度看,新媒体和以往一切艺术创作媒介并无二致,都是一种创作工具,因此追求媒体技术之“新”不能看作是新媒体艺术的根本目标。但新媒体又与以往任何一种艺术媒介有着本质区别。原因在于,当代社会已然成为媒介的社会,新媒体的应用渗入生活的点滴缝隙,这是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媒介都不具备的社会条件。在邓大非的参展作品《废墟计划》中,艺术家用VR、摄影以及计算机等多媒介技术将一系列驻地计划在看似二维空间的电脑和摄影作品中呈现,但观众又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定的程度同这些项目完成自主的互动,在这里,所谓的“新媒体“已经隐退在其媒介之下,成为一种载体。
夏天作品《B166ER审判》张婧正在演示由自己绘画形象开发的小游戏张婧 《SpaceGame》电子游戏
而新媒体之所以“新“,在石冠哲看来,”在新媒体应用已经渗入生活的点滴缝隙中的时候,这一社会情境下所产生的新媒体思维方式,投射到艺术家的作品中,它就不仅仅是新媒体艺术的,更影响了一切媒介的艺术形式。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时代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塑,以及在艺术上隐约呈现的一种新美学,涉及到数字、精确、共存和共享。这才应该是新媒体艺术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新”的根本原因。”而在艺术家夏天的作品《B166ER审判》中,正是对这一媒介对人类侵入的一种反思,而在艺术家张婧的作品《SpaceGame》中,对这种“入侵”则采取一种更享受的态度,一直在油画创作领域的张婧,张自己绘画中的人物营运在计算机小游戏中,通过简单的键盘操作便可以完成。
马良《游弋》多媒体交互影像 尺寸可变 2016年
在此展览举行的同时,中央美院美术馆正在举行“教学相长——第三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其中也颇多新媒体作品,本次展览对新媒体的反思,似乎也可以为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览将持续至2月19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