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瑜以擅画山水著称于世,其绘画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和中年的山水画受赵左影响较深,承袭吴门遗风;同时又从董其昌讲求笔法,将董以笔墨气势取胜的特点与吴门强调诗意的结构布局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绘画风格。因此后世多用“布局结构殊有思致,树石钩剔颇具笔意”评价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特点,但过于强调笔墨风趣与形象脱略,故未免缺乏自然山川之真实感,因此对其画又有“落墨太松,失之弱耳”、“山水多滑,少苍老”的批评。
卞文瑜,明代江苏苏州人,字润甫,号浮白、萝庵。艺芳书画录云:“本姓徐,非姓卞,盖因有避而托者。”善山水、树石勾剔,甚有笔意。尝从董其昌讲求笔法,故笔墨亦相近。
卞文瑜,约1576 -1655 年,明代江苏苏州人,字润甫,号浮白、萝庵。艺芳书画录云:“本姓徐,非姓卞,盖因有避而托者。”善山水、树石勾剔,甚有笔意。尝从董其昌讲求笔法,故笔墨亦相近,但落墨太松,失之弱耳。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荷亭销夏扇,康熙十年(1671)作湖庄清夏扇,均藏故宫博物院。
此幅山水立轴,水墨绫本,设色,画心高70厘米、宽18厘米。画上题款:“癸己仲春卞文瑜”下钤“文瑜之印”方印、“润甫”朱文方印。据款署可知此画作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属于他晚年少见的作品。从卞文瑜传世的作品看,他晚年的画作多题临仿古人之名,且多是小景山水,如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仿宋元山水图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山水扇面》等,笔墨苍润,意境深远,较其早年、中年学赵左的作品要成熟得多。此图不仅保存了其早年山水画“构思独特,行笔流畅,树石勾剔甚有笔意”的风格,且吸收元人枯笔苍劲的特点,将细秀恬静与苍茫简逸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其晚年的笔墨风采和艺术成就。本作是其晚年精品之作,画中所表现出的超凡不俗之韵,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图绘之景透出丝丝寒意,近处绘巉岩嵯峨,山石突兀伸出水面,以“米点”装饰峰巅。台地上林木疏朗,远处树少挺直。或远或近的丛树高低浓淡有致,变化自如。唯有几株施以疏叶点缀,几颗矮松错落。其余均为独干枯枝,枝干刻画精细,笔简而形俱。近处山石少,突出山石之向背分明,树的画法虽少有茂盛丛叶,但不乏林木的生动盎然。整个画面墨色沉稳,皴点晕染,浓淡得宜。墨气秀润,功力深厚,意境开阔。全图构思精细,设色淡雅,冈峦清润,林木稀疏。
明末清初画家卞文瑜(1576-1655),字润甫,号浮白,号花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树石勾剔甚有笔意,他的山水完全以董氏趣味为旨归。山石皴法严谨,气息与董氏清润之风有别,稍显个人面貌。在此画中,卞文瑜较为谨慎地解释了他对正统古法的认识,以几乎重复的造型方式,细密的披麻皴法,纤弱的枯笔线条以及小巧的山石结构,来建构紧密的形式系统,组织画面,简淡处颇有几分飘逸之韵。
卞文瑜晚年的山水画风格变化较大,开始摆脱赵左的影响,而上追宋元诸家。这一变革主要是受王时敏、王鉴的影响,据王鉴跋卞文瑜《仿古山水册》云:“先生(卞文瑜)学画凡五十载,惟知赵文度(赵左)一派。晚年始与余交,及遇娄东奉尝烟翁(王时敏),乃见画中董、巨及元季四家真迹。每至娄中观古人画,则伏卧其下,不忍释手。”由于结识王时敏、王鉴等人,使得卞文瑜在其晚年得以看到董源、巨然及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等大家的真迹名品,并且潜心临习,因此王鉴评价他晚年的作品:“笔法遒美,元气灵通,与生平画迥不相类。”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09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蕉趣》
吴东俣作品 / 68×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