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茜 发自北京 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一组由清代画师聂璜绘制的《海错图》近来广受瞩目。这组由皇家庋藏,受到乾隆皇帝珍爱的图谱,以现代的博物学精神,记录了371种或奇异凶煞,或憨态可掬的海洋生物,图文并茂错杂缭乱,被称为紫禁城里的“海底总动员”。
受《海错图》吸引,“博物君”张辰亮自从2015年开始对《海错图》进行“学术”考察,将聂璜富有神话色彩的记述对应于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物种。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海错图笔记》是他的阶段性成果,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笔记,抽丝剥茧地解读出《海错图》里暗藏的生物密码。
聂璜其人
“清代真正的博物君”
关于清人聂璜,能查到的资料不多。只知道他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性喜游历,曾长久在福建居住,因此又号“闽客”。
聂璜很喜欢螃蟹,曾经画过《蟹谱三十种》。他钟情于海洋生物,每见到一种就要记录下来,并且翻查古书考证,有疑惑处还去询问海边的渔民。因此,和着力于神话传说的《山海经》不同,《海错图》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图谱。张辰亮也把与他跨时空对话的聂璜称为“清代真正的博物君”。
雍正四年,《海错图》由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后来,因为得到乾隆皇帝的称赏,《海错图》被重新装裱,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大概皇帝身在深宫,又是北方人,没见过南方沿海这么多生物,所以觉得这本书很好玩。”张辰亮告诉南都记者。
如今,《海错图》的前三册依然留在北京故宫,第四册则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5年,《清宫海错图》作为“故宫经典”丛书系列出版,其细腻呆萌的画风打动了更多读者。然而那位名叫聂璜的“清代博物君”,依然湮没无闻。
考证之旅
高冷知识杂糅生活趣味
《海错图》的“错”,是种类错杂、繁多的意思。虽然聂璜在画图谱时辅以文献和观察记录,但仔细读来,张辰亮发现有些地方“不靠谱”。因为《海错图》里的生物并非全部聂璜亲眼所见,“他自己观察过的画得比较像,没有观察过的画得比较天马行空”。
张辰亮开始为《海错图》做考证工作,从文字和画里揪出蛛丝马迹,去伪存真,并一步步地推理辨析,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
“海洋里生物的密度完全是陆地上没法比的。”张辰亮说。他遍访国内沿海乃至日本、泰国等地,从当地专家到海鲜市场,搜集一手素材。
在考证的过程里,张辰亮发现有一些生物只属于神话传说,比如《海错图》里龙鱼、炎龙等,而“鲨鱼变成老虎”等奇闻异事,也属无从考证之例。另一些生物既存在于传说,也存在于现实。“比如犰狳,它是《山海经》里的一种生物,现在非洲的犰狳和《山海经》里描述的非常像。”还有曾经存在,现在灭绝的生物。“《海错图》里记录的鳄鱼,也就是咸水鳄,在聂璜的时代已经没有了,现在更找不到。大黄鱼当时数量也非常多,现在也捕捞得几乎没有了。”
《海错图笔记》还以大量笔墨介绍了各种海味从古至今的烹调方式。山珍海味于大众喜闻乐见,但张辰亮提醒说,“食的部分作为知识我在书里做了介绍,但大家还是首先要有海洋保护意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