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一句“搜尽奇峰打草稿”颠倒了无数画山水画的人。于是,无数人天南地北到处写生,一批批如低劣摄影照片一样的山水画被不断地“创作”出来。
“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搜来奇峰即画稿”。当画家是画家,山川是山川,画家与山川不能在感情上沟通,神意上交融时,二者是相向独立的个体,就只能简单地描摹而无法深入地理解并表达。“搜尽奇峰”只是从写生到创作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画者能够达到“代山川而言”的基本条件。这如同酿酒,聚集原料进炉窖的目的是酿出美酒,而不是为了把原料分装到瓶子里。所以,只有当山川与画者互为“脱胎”,达到神融境界时,搜尽的奇峰才能“神遇而迹化”,升华蜕变为艺术。
为什么要搜尽奇峰?如何搜尽奇峰?石涛这样论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笔无墨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墨无笔也。”(《笔墨章》)
所谓“蒙养”,是指天性。墨之“蒙养”就是“墨”本身所具有的天性特点。充分认知理解并掌握“墨”所具有的天性特点,才能使其灵性完美发挥。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活”做其支撑。没有“生活”,“墨”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个“生活”在此处并非日常概念的生活,是指“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丰致,有缥缈,此生活之大端也。”(《笔墨章》)简言之,“生活”就是指山川万物各种情况下的千姿百态。“搜尽奇峰”就是要将这些“生活之大端”融化掌握,使笔有神,并与“蒙养之灵”的墨去完美结合。
山水如同人一样,都是大自然的生命体,有形,有体,有貌,有神,有韵,有品质,有品格。山川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蕴含无穷生机,一山一水,一树一叶莫不自成形态,独具道韵。同时,树木花草南北不同,山川河流四季有异;一日之中景色有变,风雨霜雪姿态万千,这一切都为画者放飞心灵,尽心性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画者如果不能在写生中坚持步步看面面观,专一、拉近、推远地反复看,移视加六远(高远、深远、平远、阔远、幽远、迷远)地将所有让自己心动、感动、震撼的景物尽搜心中,并融身心于外物,移情于天地之间,取山川万物形神于笔下,一切仍是枉然。
事实说明,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试看历代山水精妙留墨,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但又无法明确指证哪幅是何山,哪幅是何水,哪是实景,哪是虚构。但却又不能不承认都是真山真水!这说明,搜尽奇峰确是为创作出符合心中美之理想的山水打草稿的。
当然,才也有高低,情也有浓薄。并不是每个人理解了石涛的话就能成为石涛。但是,如果能正确理解,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继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道路,那样,不管能走多远,都是值得人尊重的。
(葛本山,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