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术馆在这个冬天呈现了由孙冬冬策划的展览“我们的绘画”。集中展示了20位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的绘画”是一个先有命题后有创作的展览,由“我们”和“绘画”两个关键词组成。从认同出发,“我们”可以指代共识、普遍性、亲密关系甚至是共享身份等。20位艺术家在同一个命题和艺术类别下,用作品充分展示个体的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是对“艺术产业化,个体消失”一说的有力回击。
卜镝,《2016年作品9号》,2016年,布面丙烯,200 x 200厘米
陈飞《创作》240x200cm 亚麻布、丙烯 2016
陈文波,《孪生之二》(Twins),2016年,布面丙烯,200 x 250厘米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年龄覆盖六十至九十年代。不同的年龄和成长背景造成他们关注题材与表现语言的差异性和丰富性。20位艺术家以个人实验在集合关系中重新思考绘画作为实践的意义。同时,伴随摄影、影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绘画”这个拥有较长历史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借由个体或集体实践对自身内容、使用媒介和其边界进行拓展和挑战。本次展览的视觉部分将以画作、图像和多媒体三种形式呈现。从观看体验出发,“我们”和“绘画”两种变量交相叠加,共同呈现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绘画实验项目。
Q:架上绘画在先下已经属于不再是焦点的艺术门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绘画是视觉艺术的形式基础,虽然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我认为绘画问题总是带有一种无法回避的根源性。
Q:作品通过显示器、印刷品和原作,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何让受众能正确理解这个观看的偏差?
A:三种不同展呈方式,只是想让观众发现:在图像层面,绘画展示与传播时的视觉差异,通过比对,观众可以观察到绘画实际上是一种物质性实践,这是正确理解绘画的起点。
Q:当设定这个展览主题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担心的事项?
A: “我们的绘画”是一个项目,需要艺术家与机构的配合,所以我学会了等待,等待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实践回应我的邀请。
Q:对于每个人对“绘画”的理解不同,也就是这个展览呈现给大家的感觉,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
A: “我们的绘画”的终点是一本书,包涵对参与项目艺术家经历、实践以及思想的论述,在抵达终点前,还需要做两三次展览。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0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寿福安》
鲁叁田作品 / 45×45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