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面对抽象画,有朋友与我讨论趣味,希望我给出明确答案,如何好?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如何不好?对方回,的确很难回答如何不好。我说,诚实讨论,不管好还是不好,感觉都没错,关键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趣味边界,在这一边界之内,觉得好,越过这一边界,就会觉得不好。对方又问,能否解释趣味边界?我同样没有照直回答,而是绕了一个弯子。我解释道,趣味其实是社会分层的一个标志,是小圈子的分类标准。通俗看就是,不同爱好的人会团结在一起,相同趣味的人会互相埋堆。
严重的情形是,趣味之间的交往甚至会超过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能选择,你爸就是你爸,你妈就是你妈,由不得你高兴不高兴。两代人一定有趣味隔阂。年长的父母一早一晚就出去跳广场舞,平时呆在家里看电视节目。看节目也会有冲突,男的喜欢看欧洲足球锦标赛,女的则看爱情剧。男的看得兴起,女的一旁抱怨,说注意,别心脏病发作了。女的看到伤心处,会流眼泪,会抽泣,男的一边看了,责怪说,那么投入,别弄得精神衰弱。年轻人完全不同,去泡吧,去迪厅,去玩电子游戏,一堆人,说说笑笑。反正,他们和父母一起,唯唯诺诺,只是出于礼节,内心一百个不愿意。现在独生多,从小骄纵坏了,还不管礼节,冲着父母随便发脾气。
想象一下,如果他们坐在一起,讨论彼此的趣味,不仅没有结果,而且,还会造成家庭分裂,彼此无法相容。
不要以为讨论趣味是高雅的事,有文化的人才进行。我观察多年惊讶地发现,越是智商高的人,个人趣味越顽固,越不能相容。因为他们讨论当中还加入了自信——因智商高而自信,结果便是排斥。当然,智商低的人同样趣味顽固,如果你不听他,可能还会给你一个耳光,喝一声,去!原因当然是因为智商低。
其实,趣味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尚或不那么高尚之分。艺术也一样,只有不太好的艺术,却没有错的艺术。所以,你不喜欢抽象,只喜欢写实,理由是你看得懂,这样一种观点,本身没错。所以,如果你觉得眼前之物不美,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它。人干嘛要去理会自己不懂、自己觉得不美的东西?不欣赏就可以了。由此扩而张之,求同存异就会成为审美共识。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出版工作者,有机会去山西组稿,认识了两个年轻女编辑。她们热情,工作之余,带我去看山西的一些旧建筑。路上,两人突然为了趣味争吵起来。原来,她们是歌迷,一个崇拜刘德华,一个崇拜郭富城,于是就争论,究竟是刘好还是郭好,渐渐的有点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好奇问之,是否会粤语。回答是不会。于是我问,你们如何判断刘与郭的歌?没问完,她们就情不自禁地用粤语各自唱了首刘歌与郭歌,把我听得不亦乐乎,只好努力平息之。
这当然是小事。生活中这一类争吵,我想一定很多。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两个歌迷中的一个突然成为了权力人物;又再设想一下,这个成为权力人物的歌迷有统一大众趣味的特殊爱好,那么,曾经的趣味争吵会导致什么?我想,可能吧,两个歌星,刘德华和郭富城,一个就会迅速上升为著名的大腕,受到有组织的追捧,另一个则被严厉贬斥,作为颓废之音的代表而受到全面的禁止。
这就是趣味的专政。不要说我在危言耸听,历史上的趣味专政,还真的出现过。
所以,还是不讨论趣味为好。
本文摘自杨小彦专栏《横眉热对》,由作者本人授权发布;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艺术理论家,撰写有上百万字的专业评论,涉及绘画与摄影等领域;著有《艺术史的意义》、《尚扬评传》、《篡图:作为初级历史的艺术批评》等;创作油画作品。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82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酒仙邀月图》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