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怕晒没人来,天凉没人来更糟心。”位于琉璃厂西街一家专司字画修复的店铺内,王老板发愁已经一个月没揽到像样的活儿,不久前只得把从河北老家带来的俩帮工送回去了。上午,原本和他约好要送画来的客户临时变卦又不来了,理由是要价太高。“甭说有生意,人气都没了。”闲得无聊,四十出头的他就翻出手机,玩儿一款“天天酷跑”的热门游戏。
上午10时,在长约百米的琉璃厂西街行走的人约有二三十号。几名操着广东方言的游人忙着在街面照相留念,丝毫没有进店铺逛逛的念头。就连以往总能不期而遇的“画托”也少了许多,这些曾经会跟着客人走出十好几米的卖画掮客,如今除了努力挤出笑容问一句“要画吗,价格便宜”,并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客流锐减,正在推倒多米诺骨牌。
“如今不少店铺都换了好几拨儿主人,有的经营不到半年就换了三茬儿,还有的开张两三个月就关门了。”在琉璃厂东街深处一家高价收集字画的小店内,马富胜半个月前才从上家那里盘下来这家店面。不过,他也没打算在这里长干。
尽管不少人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店面租金一直往上涨,但这里的店铺却鲜有关门的,一些在今年二三月间还闭门寻租的铺面,如今倒开门迎客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艺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琉璃厂目前日渐式微,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明晰的统筹规划,以至于商户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好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能挣到钱,商户就会想各种辙。一个成熟的艺术街区离不开‘大脑’,也就是管理者的智慧。”
这条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文化老街也的确遭遇着罕见“寒流”。不久前,国内艺术市场分析专家刘尚勇就曾透露,百年老字号荣宝斋今年上半年亏损5000多万元。作为这里的绝对“大佬”,荣宝斋的遭遇多多少少会体现在各个老的、新的店铺里。
昔日不少空间庞大的独立画廊,正在成为不少独立经营小画店的合体。经营成本上升,几家分摊就不那么贵了。在一些合租的店铺里,容纳的小画廊多达七八家。
除了分摊成本,这些原本以买卖字画起家的商户如今还做起了承接外展的活儿“在历史名街办展,想想都特有面儿。”在某画廊老板看来,以前行情好,可以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卖不动了。还好艺术家对展览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由于市场低迷,更得舍命吆喝。
事实上,就连荣宝斋也在由经营型往展览、学术型转向,此前推出的“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一口气亮出金城、陈师曾、陈半丁、陈少梅、王雪涛等十多位近现代美术名家的遗作,毫不逊于大型美术馆的阵势。
“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依靠的是藏品背后的文化实力。”参与策划此次展览的《荣宝斋》杂志主编徐鼎一琢磨着,通过这些含金量高的展览,能有一天使这里重新迎来更多爱画之人,如同当年齐白石、黄宾虹流连于此。
京城书画藏家刘维轩打小就喜欢到荣宝斋转悠,他也见证了琉璃厂街区这些年的变迁。在他看来,游人越来越多,一些商户改变经营方向,由古玩字画跨行做旅游商品,“文化味儿淡了,游人一少,立马完蛋。”他说,如今荣宝斋重视办展览,其实也是回归传统。原来,在荣宝斋三百年历史里,出了个特别能干的掌柜庄虎臣,他不满足于只做纸笔生意,遂大胆开了个书画展厅,一边展览,一边收画、卖画,终成大事。
好在如今这里也有了新动作。据了解,琉璃厂将打造覆盖全国的专门针对古玩艺术品的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书画、古玩在线交易。而且,依然是这条催生出多家老字号的老街,还会被打造成示范性高端古玩、文化艺术品聚集区,让文化产品含金量更足。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