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文,是在甲骨文之后,自商至周代、战国,约八个世纪期间,刻铸在金属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又叫“金文”、“铭文”。其文字能给人“古奥”之感觉,“字画精严”是其特色,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为书法之源流也。
一、钟鼎文书法风格类型
商周时代出现青铜器上铭文,可以说是金文发展演变到成熟重要时期,青铜器这种独立性质的艺术品和审美意识的真正出现,同样促进了金文书法的发展,使它从商后期到春秋以至秦代的千余年中,不断地追时代变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大致分为五类:
一类是瘦硬通神,遒劲朴茂。时代为商代和西周初期,主要作品有:商代金文《四祀卣》、西周初期《天王簋》、《何尊》、《令簋》、《大盂鼎》。这时段的金文是承袭期,造型结体基本沿袭甲骨文形式,仅增加了一些块面笔画,文字笔线除比甲骨文稍肥外,没有多大的变化。如《四祀卣》、《何尊》中的“天”“帝”字全如甲骨文。《大盂鼎》中的“四”字横画起笔与“有”字捺笔顿按沉重,全文笔意跃然可见,是西周初期金文书法中的典型。
一类是婉丽端庄,含蓄灵动。时代在西周初、中期,主要作品有:《大克鼎》、《墙盘》、《永盂》、《静簋》。这个时期处于成王、康王之后,社会安宁,文化经济兴旺发达,书法慢慢趋于文静端庄、含蓄平和的形状。如西周孝王时期的《大克鼎》文字平正,笔画圆润,意象宽和,《墙盘》从地域、书风基本与《大克鼎》相近,都趋向端庄静穆、婉丽和谐的韵味。
一类是跌宕豪放,浑厚质朴。时代在西周中、后期,主要作品有:《散氏盘》、《毛公鼎》、《楚公蒙钟》等。它们用笔恣肆放逸,线条浑厚舒展,多弯曲,有流动感,结体开阔,形方势圆,横不平,竖不直,但左右相倚,上下相形,变不平为平,不直为直,奇恣迭出,妙趣横生,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浪漫的精神。
一类是整饬严谨,曲中求劲。时代在春秋时期,主要作品有:《秦公簋》、《秦公钟》。两器皆为秦武公时物,铭文书法已是大篆成熟后逐渐向小篆演化发展时期的先秦书风。《秦公簋》,属秦公之祭器,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铭文字体整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传神写照。
一类是笔线瘦劲,圆转均匀。时代在战国时期,主要作品有:《王孙遗者(诸)钟》、《错金鄂君启铜节》。《王孙遗者(诸)钟》铭文修长,笔线瘦劲如铁线,结体疏密对比强烈,装饰性极强。《错金鄂君启铜节》铭文有错金,文字风格与古玺“郢鍰”印及某些货币的文字极为相似,字形秀劲,笔线均匀,对称端整,错金如线,更觉直观。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