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舟题记
笔者不曾看出六舟“颖拓”之“痕迹”,或称“破绽”,依然宛若碑拓一般,但笔者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将其视为金石僧六舟传拓之代表作,进而推誉为嘉道时期“传拓”技艺的巅峰之作。
《刘梁碑残石》东汉光和四年(181)三月十五日刻立。清嘉庆三年(1798),徐方在安阳县丰乐镇西门豹祠内访得此碑之残石,已被凿为建筑构建,中央有穿孔,以供插入门枢, 成为西门豹祠门两边的门关,后又移至孔庙,现存安阳文化馆。
此拓本为六舟达受旧藏,后转赠给潘祖荫之父潘曾绶,拓本上亦存有潘祖荫(伯寅)藏印。民国期间,转归周大烈 (1862—1934) 夕红楼收藏。拓本为卷轴装,作横批样式。画芯宽87 厘米, 高41.5 厘米。上海图书馆馆藏号:J2788。六舟题记
释六舟(1791—1858)又名达受,字秋楫,号寒泉、万峰退叟、南屏退叟、沧浪亭洒扫行者、小绿天庵僧等,浙江海昌人。削发于海昌白马庙,曾主持西湖净慧寺、苏州沧浪亭大云庵。六舟能书善画、擅诗文、工铁笔,尤专精于摹拓碑帖与钟鼎。其手拓青铜彝器得嘉兴马传岩真传,能具各器之全形,时称“绝技”。擅金石考证之学,每作题跋,辄能出卓识。嗜金石碑版书画,收藏之精甲于一时,稀世名迹《怀素小字千字文》, 亦曾为六舟小绿天庵所珍藏。金石知交遍海内,一时被誉为“诗僧”“金石僧”。著有《小绿天庵吟草》《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山野纪事诗》《南屏行箧录》等。
拓本残石穿孔处,有道光丙午(1846)六舟题诗。其诗曰:
古碑作础每颠看,亦有断裂自漫漶。
□墙砌不胜数,樵夫牧竖难愤惋。
以一为二凿二孔,置门左右易石换。
其人可感从吾好,始信焦桐劳燕爨。
地不爱宝出区区,数行残字冯验判。
刘君已矣千百年,国裔是否难决断。
岁在辛酉三月望,树碑吉日或营葬。
永平建光又光和,元号疑议谁屏当。
嘉庆三年(1798)四月间徐公得之君祠旁,赵公採入安阳, 乘当有《元孙》《正直》相颉颃。道光丙午(1846)小春大雪节,小住顺城门外龙树丈室,为绂庭先生金石交题此,难免布鼓之诮耳。海昌方外六舟达受试用唐坑小红丝砚,伏祈均政。
绂庭先生即潘曾绶(1810—1883),字绂庭,江苏吴县人, 潘世恩之子,潘祖荫之父。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等。后以子贵,就养京师,优游文史,宏奖后进,布衣萧然,无异寒素。工诗文和词。著有《兰陔书屋诗集》。刘梁残碑
六舟题记所云《元孙》《正直》,亦为汉碑残石,其中《正直残石》康熙年间亦毁为门础。《元孙》《正直》二石,外加《子游》《刘梁》残石,嘉庆年间同藏安阳县丰乐镇西门豹祠中,合称“安阳汉四残石”。
六舟诗题结尾处,另有补题三行,其文曰:
余藏是碑末缺“岁在辛酉三月十五日”一行,为俗工所佚拓, 今颖拓补装于后。受又志。
所谓“颖拓”,即用毛笔绘制(皴擦)出拓本的效果,并非从碑石上拓出,它虽亦属于传拓门类的一种样式,但似乎亦兼有绘画属性。
六舟补记所云“碑末缺岁在辛酉三月十五日一行”,此行文字其实就在《刘梁碑残石》碑侧之上。笔者初观之,丝毫没有觉察到碑侧拓片的“异常”,唯稍感墨色不一,以为非一时所拓耳。今观六舟补题所云“颖拓补装于后”一语,顿时肃然起敬,以为“神功”,倍感六舟颖拓技艺之高超绝伦。
谛视之,笔者还是看不出六舟“颖拓”之“痕迹”,或称“破绽”,依然宛若碑拓一般,但笔者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并将其视为金石僧六舟传拓之代表作,进而推誉为嘉道时期“传拓”技艺的巅峰之作。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77,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清趣》
李玉夕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