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书法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感悟人生的一种方式,几十年的读碑临帖,心追手摹,以情感的想象捕捉经验,以艺术的眼睛感受世界,我的视野在开阔,境界在提升,学书感悟也在积累中沉淀。
所谓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研读前人书论,触摸古人的艺术脉搏,穷搜博采,撷英取华,与己之实践感悟结合的临池管见,虽有“摸象”之偏,“学舌”之虞。然瑕不掩瑜,无论是先贤论述的振聋发聩之见,还是实践者的甘苦阅历之言,于学书之人,颇有裨益。根的启示
“根”的概念,《辞源》上有多种解释。其主要意思是指草木的根,即植物深入土壤中的部分,起着吸收营养和支撑枝体两大作用。其次是指物体的下基,亦指事物的本源,如“根菀”指植根之处,“根著”是指植根于地,等等。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场地边经常晾晒着湿柴,里边不少是草木的根,我常常捡起玩。一天下午,我顺手抓起一条似蛇的松树根吓唬同伴闹着玩,一直到天黑才回家,顺手将那条树根搁在桌子上。第二天起床后,我发现松根的断面有渗出的松脂,就像受委屈的小孩在淌眼泪,再仔细看看,土红色粗糙的皮包着扭曲迂回的根体,朴拙中透出坚韧与力量。我想像着它穿越沙石的阻碍,去寻找营养,虽然默默无语,却支撑起参天大树的功劳来。我感到了它的伟大。我突然发现它的形状与中堂挂的于右任书法是那么相像!我试着用毛笔在哥哥的本子上把中堂上的字全画下来。父亲看到了这件事,他不但没责骂我,还说我有天份,便买好笔墨纸砚,教我写毛笔字。
我很感激那条松树根,受它的启发,我走上热爱自然、热爱书法艺术这条路。从那以后,我留意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根:那扭曲盘绕的藤条根,形若虬龙的槐树根,怪兽般的酸枣、黄蘖的根,牡丹那仙女手指似的嫩根,以及浅黄色带节的、顺地皮蔓延的竹根等等,都以其各具特性的形态美、圆劲含蓄的力量美,强烈地刺激着我的视觉,震撼着我的心。
“人生无根蒂,飘若陌上尘”;“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陶渊明和元好问的诗句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慨。是的,世间万物都有其本源,都有供其生长发展的“根”,书法艺术更是如此。几千年来,书法从实用到逐渐成为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传统。这深厚的传统,就是书法艺术之根。“学力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范成大的诗句就告诉人们打好学问、事业根基的重要。
根的积累是为了孕育出一片如盖的绿荫,新枝嫩叶,虽然显示着生命的活力,但春华秋实更能体现出根的价值、根的创造与辉煌。书法艺术讲扎根传统,更讲创造。为使我的书法艺术之“根”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且能结出不同寻常的果实,我曾仿效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经验,丰富学识,提高审美修养;也曾在取法晋唐,熔魏碑、汉隶于一炉的基础之上向民间书法、现代书法和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汲取营养。在不断的追求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书法形质的创造在于契合自然,以得之自然之美,它不在其纵横有可象,而在其能显示出强劲有力的生命意味。
“人不以枯木朽株为美,因为它不是充满活力的欣欣向荣之象,但深山老林中的万岁枯藤所显示的坚韧和遒劲却使追求书法线条这种质感者想到它。”贤者之论,使我恍然大悟。那些熟识的蕴含力感的真纯朴实的根,正是我寻寻觅觅、迟迟而悟的展现生命、显示意味的书法创作的表象。
一经顿悟,立即行诸笔下。我执着刻苦地修炼,不因有人推崇而喜形于色,亦不因得不到时人理解而自怨自艾。经过反复地认识、锤炼、调整,我的书法无论在形质与神采,还是在功夫与自然方面的审美效果均已初见端倪。然而,我心里非常清楚:以“根”为创作形貌的启示,迹化而成的格调高雅的创作意象,虽然它并不属于刻意为外观形态的做作,且有不同于时人的面目。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它带有粗疏、未能精深的“我”。至于力屈万夫、扛鼎的书写笔力,那将是我终生的追求。它得自扎实和深厚的感悟修养所显示的内涵。只有深学,下更大功夫,它们才有可能到我的笔下来。
以后的岁月,“根”依然是我的所爱,我不懈的艺术追求。(原载2004年9月29日《书法导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76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皓月醉酒》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