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日常连接与艺术主张——艺术自媒体论坛”在广美美术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的近十家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自媒体齐聚一堂,讨论艺术自媒体的知识生产、机构化与去机构化等问题。
这两年艺术自媒体越来越活跃,其影响和价值,有别于过去的馆刊、网站,它更有独立性和游击性,蕴藏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自媒体建立的这种“日常连接”,或正成为当前艺术界不容忽视的力量。
被“激活”的美术馆
同为艺术自媒体,但各个与会者的性质各不相同。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时代美术馆等公共美术馆或独立美术馆,在“自媒体”方面的思考已经有了系统的尝试。它们的出发点,更侧重机构的宣教延伸功能。
在做主题发言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自媒体代表尹冉旭说,在常规展览活动以外,他们编辑出版了以书代刊的《大学与美术馆》,也有独立的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对于博物馆、美术馆与新的应用技术、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他们一直有某种紧迫感。2014年,美术馆决定正式使用微信公众号。
去年6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通微信订阅号的举措,更被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是“重新激活这座美术馆的新举措”之一。当人们在各种媒介上接收来自不同地方的艺术展览、活动信息时,广美美术馆常在这座城市的艺术地图中似乎有所缺席。
事实上,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一直都有举办展览和活动,只是过去并没有太多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大家知晓美术馆信息比较有限。代表广美美术馆发言的李欣蕾说:“我们的公众号也拉近了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也是因为这样而吸收了更多不同领域的粉丝,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大家就觉得美术馆被激活了。”
既是品牌也是作品
与这些有美术机构背景的“官方公众号”相比,更多的艺术自媒体是“草根自组织”。它们往往在持续地打造着运营者在艺术界的个人品牌,同时也很可能是这些年轻人在多媒体时代下的新式艺术作品。
“绘画艺术坏蛋店”的创始人邸小伟运营个人号的目的只是“找我自己喜欢的画拿来发”,“尽量让自己做的事情无意义”。但是,虽然他并没有某种预定的计划,但不少珠三角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却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人知道。
“冯火月刊”和“泼先生PULSASIR”,起初只是一个松散而私密的小组。“冯火月刊”将一份玩笑般的“杂志”搬到微信订阅号上,除了推送纸刊上的内容之外,还放一些视频作品。对他们来说,这个公众号不光是推送作品的平台,它本身就是他们作品的一部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