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品研究的过程中,有些收藏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一些误区中,如果不及时纠正,难免会造成损失。
误区一、以偏概全:赝品泛滥已是收藏市场上不争的事实,收藏者为鉴别真伪,免遭赝品之惑,通常都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真赝品差别。但有的收藏者假货看得多,真品看得少;或者光看真品、不研究赝品,久而久之不仅没能提高鉴赏力,连假的也会看成真的了。
因此,在进行收藏品的研究时,要学会双向思维,既要研究真品,又要琢磨赝品,才能洞察秋毫,分清真伪。
误区二、泛而不精: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属于见什么,藏什么,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研究不精。这些收藏者往往都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以为拣到篮里都是菜,其实长此以往是有害的,因为人的财力、精力都有限,长期不能集中精力有针对性的收藏,不仅会阻碍收藏者鉴赏能力的提高,甚至还会令收藏半途而废,藏无所成。因此建议收藏者一开始就确定好自己的志趣、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在某类藏品上下功夫收藏、研究,长期坚持,必有所得。
误区三、收藏与考古的混淆:面对琳琅满目的藏品市场,收藏者常常显得无所适从,于是有的收藏者干脆以不变应万变,只认一个 “ 旧 ” 字 —— 凡是旧的东西都是好的、有价值的、值得收藏研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有时候新的比旧的更珍贵,我们经常可以在拍卖会上看到,汉代的陶瓷、玉器和青铜器卖不过明清的瓷器和玉器;清代、民国的民窑瓷器常常卖不上价钱,而当代景德镇艺术瓷器的价位却在几百元以上,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元 …… 。这是因为收藏与考古是两个概念。考古注重的是物品的历史价值,年代久远自然使其身份倍增,而收藏品则受收藏市场供需等客观规律的影响,不以新、旧 “ 论英雄 ” 。从这个意义上讲,存世稀少、工艺绝顶的 “ 新货 ” 有时也是非常珍贵的藏品。
误区四、忽略对保管方法的研究:因对藏品的保管方法缺乏研究,不慎让宝贝受损甚至毁掉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初,在南方某地举办的一个藏品鉴定会上,当 50 多岁的刘先生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面折扇时,在场的专家无不惋惜,那是一把珍贵的折扇,扇页的两面由八位著名民国书画家的作品组成。扇面左右两边已被撕开,而扇面的下方,纸张已经有了粉碎的痕迹。专家仔细看了扇面后说,这幅扇面非常珍贵,但是,由于刘先生不懂保管,将扇面长期和衣服一起放在衣柜里。导致扇面的品相损遭到严重破坏,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扇面纸张不久就会粉碎,整幅扇面也就被毁了。
藏品研究是一条收藏者的自学之路,也是每一个成熟的收藏者所必经的一条成材之路。我们常慨叹时运不济,认为幸运之神从来只会眷顾别人,自己总是一无所有。朋友们,现在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不妨先回家把自己的箱子里那些现有的藏品仔细研究整理一翻。也许你对自己的藏品会有了重新的认识,没准会有意外收获,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深刻理解 “ 运气是需要积累的 ” 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79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大吉图》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