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施泰德美术馆刚举办了一场名为“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的具象主义绘画”的大展,由27位德国当代艺术大师创作的共计90件具象画作齐聚一堂。1980年代那些充满表现力和强烈情感的绘画,比如“新表现主义”艺术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野兽派的延续。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具象主义绘画在联邦德国的艺术界掀起了一次复兴。很快,那些被形容为“强烈的”、“狂野的”等风格的绘画开始占据了艺术市场和博物馆。三十年过去了,这些绘画的生动性依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损,画面所表现出的紧张和直接是这一时期绘画的共同属性,这种丰富而多元的魅力延续至今。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艺术界被追求极致简约的极简主义和去物质化的观念艺术这类运动所引领,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媒介被认为是不合时宜且过时的。当时联邦德国的艺术院校也把焦点集中在装置、行为、摄影以及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上。
二战后,在乔治·巴塞利兹(George Baselitz)、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西格玛尔·波尔克(Sigmar Polke)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开始表现出一种对表现主义艺术的兴趣。这些艺术家正是所谓的“疯狂青春”(英文Wild Youth,德文Junge Wilde)运动的先驱,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绘画的复兴,柏林、汉堡、科隆、杜塞尔多夫成为了这项运动的中心。在联邦德国的艺术院校、公寓还有工作室内,那些出生在1950年左右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具有超凡表现力量和话题性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且表现直接,既充满挑衅意味又引人入胜。
很快,“疯狂青春”这个词通过评论和媒体得到了广泛传播。像很多艺术团体一样,“疯狂青春”不是一个单独的团体,而是一个融多元与矛盾于一体的组织,其中的艺术家都有不同的理念,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团体。那些分散在汉堡、柏林的Moritzplatz画廊(Galerie am Moritzplatz)或是科隆的Mulheimer Freiheit工作室的团体大多数都很短命;还有一些像沃尔克·唐纳特(Volker Tannert)、安德烈斯·舒尔策(Andreas Schulze)这样的喜欢标新立异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在重要的展览上展出,但是很难把他们归于一个明确的团体。“疯狂青春”运动中的那些艺术团体风格多样,并且一直会改变活动的地点,从这个城市转移到那个城市,因此也就很难用一个专门的风格去定义他们的绘画。
“疯狂青春”这个名称来源于1980年在亚琛Neue Galerie - Sammlung Ludwig画廊举办的“新野兽派”(Les Nouveaux Fauves -The New Wilde One's)展览。展览主要关注类似于20世纪早期法国野兽派的艺术以及在当时在艺术领域出现的新表现主义趋势。展览展出了乔治·巴塞利兹、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upertz)、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人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出生于1940年左右,属于战后一代,而之后活动于1980年代,成为“新野兽派”的那些“疯狂青春”艺术家基本都比参加过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年轻十岁,他们的作品也没有在展览上展出。但尽管如此,“疯狂青春”这个名字却从此诞生了。
影响“疯狂青春”的几个艺术运动
1980年代那些充满表现力和强烈情感的绘画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野兽派的延续。表现主义与野兽派几乎是同时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
“表现主义”:这一术语不是用来形容一个流派的艺术家团体,而是用于强调在绘画中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将纯粹的主观情感直接反映在画布上。表现主义作品通常用色自由,通过对客观形态的简化、夸张、变形来颠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和传统的艺术观念。
“野兽派”:“野兽派”是一个混杂的艺术团体,在艺术史上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野兽派”这一名称来自于一位批评家,他用法语的les fauves(野兽)来戏称这一用色鲜艳明亮、造型粗犷、构图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不过野兽派的艺术家却并不认同用这一名称来形容他们的风格。
“新表现主义”:在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的基础上,1960和1970年代的艺术家,如乔治·巴塞利茨(George Baselitz)、马库斯·吕佩尔茨(Markus Lupertz)、贝恩德·库柏林(Bernd Koberling)和K.H. 霍迪克(K.H. Hodicke)被称作为“新表现主义者”或“新野兽派”(New Wildes)。他们的作品为后来19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铺平了道路。他们所创作的那些具有挑衅意味、粗犷随性的作品正因为其中所流露出的一种荒诞感而吸引了公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糟糕绘画派”:“那的确是绘画,但不是像文艺复兴绘画所传达出的那种美好的、真实的古典韵味。‘糟糕派绘画’是在表现一种平庸的甚至卑劣的真实性。”(沃纳·巴特那,Werner Buttner)
对表现主义绘画的回归并不只局限于联邦德国。在美国,年轻的艺术家们也拿起了画笔和颜料,于是便出现了“糟糕绘画派”(Bad Painting)这一新的艺术潮流。“糟糕绘画派”这个名称并不是针对于作品的质量,它更多的是在强调这些作品通常不具备审美吸引力。取而代之,它旨在突出作品中的挑衅意味以及颜料与画布之间的粗糙感和摩擦感。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68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清江独钓》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