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探求艺术的道路上,邵仲节先生引发了我的情趣;刘东父先生夯实了我的基础;游丕承先生让我感受到金石般的气度;李琼久先生让我体味着艺术的生机与激情;李少文先生为我打开了法外之门;唐昌虎先生的书法“心相”说,让我为发自心底的艺术而激动;梁伯言、赵蕴玉、岑学恭、谢季筠、邓岱昆、沈胜双等诸先生所授之技艺丰富了我的眼界。获莫大焉,受益终身。
观大海感悟前行之苦舟,望高山领略攀岩之艰辛。
俯瞰大地广袤的沃土,有充盈的养分催其生长,凝视苍穹璀璨之群星,有闪耀的灯塔照亮征程。吾辈甚辛,怎敢怠慢。
当你把一生交给艺术时,你就得踏踏实实的做一个“苦行僧”。
从量变到质变是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
我常常以学无长进而苦闷,可先生们说:“这便是长进”。于是就期待着这苦闷常有。
千万不要忽略闲谈、玩耍、甚至是牌局中,人们不经意间所流露出的那点真情,这就是艺术的元素。
对艺术创作而言,技能缺失便无根基;学识浅薄底气不足;眼界不阔而受制约;觉悟迷茫无法超脱。
在书法创作中,我曾试图将多种书体揉合在一起而形成所谓自己的面貌,现在看来无非小技而已。记得我一九八九年底在拜访中央美院李少文先生时,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有追求固然很好,但要顺其自然,归于平淡。痕迹太明显,离艺术就越遥远”、“多看点佛、道、儒的东西有好处。”我想这就是所谓功夫在字外吧。他还说:“大自然养育万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技艺算什么,人的生存又算什么,但是,能量的采集必须要有大智慧。”于是,我从此在自然中寻觅着这样的大智慧,盼望它能早日降于斯人也。
“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 我认为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艺术创作之心境,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定能出好作品。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