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薖怀古》
晚翠况梅醉香楠,停琴伫月杏雨寒。
昔时童子登仙路,唯见云薖道适然。
独倚朱栏凝小沼,长廊柱笏追古贤。
裘学回首西山日,云在苓泉秋草间。
逍遥子
江南秋迟,秋后的云薖园,依旧绿意盎然。“听云阁”入驻“云薖园”,回首已是三年。而真正把绘画生活的重心迁移到云薖园,却是前不久的事。想来此事有点缘趣,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奠定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却因某些时政引发的不便,举家搬来无锡。我常为之笑曰:“上海政策逼一逼,拖家带口去无锡。”人道是:天南好,地北好,哪里有你哪里好!云薖园,这一切皆因为有你。
诺大一个园子,在多少商家和俗人眼里,就是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但奇怪的是,多年来除了举办几次茶道、花道、画展等文化公益活动外,园主人几乎是将其闲置。或许包括我在内,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究竟要干什么。
在园中的生活,虽然身处闹市,但大门一关,却全然可以与世隔绝。寂静的世界,容易令人引发感悟。闲步其中,体会一景一物,一室一名,皆有天趣妙道。饮水思源,追思昔园故主杨味云公,不由常琢磨其情操趣味。停琴榭碑刻《云薖园记》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其人生哲学。有一段文字这么记载着:“ 吾身之在天地间游羽耳,吾居之在天地间蜗角耳 。前此数十年间,烟榛露蔓,废圃荒池,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今之苍颜华发,偃仰于芳林碧沼间者,即昔日钓游之童子也。后此数十年,吾子孙能常保此土耶?或他人偃仰于其间耶?抑任其荒芜,复化为榛蔓之场耶?吾不得而知也。适然而有之,适然而居之,即适然而图之。又何容心于大小,寓意于兴废也哉?客曰:然然,子亦适然,记之可矣!” 何谓“适然”?“适然”有“无为”之意,却又异于“无为”。无为是一种为,适然是一种适。即各方机缘和合即适之,心无挂碍,谓之“适然”。
味云公身后数十年间,诚如其言,世事多变,云薖园几经沧桑,失而复归杨家,乃杨门大幸!而我亦有幸,得公之孙世缄先生垂爱,入驻“云薖”。今写生、创作、读书、茶聚常集于一处,真可谓悠哉游哉!而味云公之“适然之道”更是受用终生!入迁云薖,绵绵恩谊在心,理当不负重望,若绘事因此有所长进,心可稍安。然而,云薖有道,我抑或可适然而居之,适然而事之,并适然而患之,适然而逸之,并深知此道与绘事实为一也。若味云公在即,或曰:然然,子亦适然,得其然也!
诗解:
黄昏时分,西山迭翠,晚风轻抚着一抹翠色,送来阵阵梅花香味,陶醉了香楠树。停下手中拨弄的琴弦,默默伫立着望着水中的月影,杏花飘落,感到丝丝的寒意。往昔那小童青云登仙的路,却只有在云薖园芳草萋萋小径中若隐若现地告诉我,这条路名曰“适然”。我独自一人倚靠在石桥的朱栏上,静静地凝视着微波涟漪的池水,走过长廊,驻足在“柱笏”石前,追思着已经作古的先贤。当我正为着追求人生的学问,欲以学遮羞之际,蓦然回首,看见了西边惠山的落日,那悠闲的云倒映在清澈的苓泉和茫茫的秋草之间。
注:
1 晚翠-“云在山房”下
2 况梅-裘学楼上“况梅斋”。况,赐予之意。
3 香楠-香楠精舍(今厨房)
4 停琴-停琴榭
5 伫月-伫月亭
6 杏雨-杏雨楼(今听云阁)
7 童子句-味云公七岁通诗文,十一岁作诗:《泳风筝》:“莫道常偕童子戏,青云得路独登仙”。闻者都知道这个孩子今后肯定有不凡的业绩。
8 云薖-云薖园
9 适然-《云薖园记》中的“适然之道”
10 朱栏-《云薖园记》记载桥上栏杆本为朱色
11 小沼-水池
12 长廊-园东长廊
13 柱笏-伫立的笏板(大臣上朝手执之板状象牙礼器)公曰“柱芴”之景,乃伫月亭边独立的太湖石。
14 裘学-“裘学楼”,裘通求,亦有“衣”之意,窃以为或意为“以学问为衣”,衣可遮羞,故学子“以不学为羞”也。
15 西山日-味云公喜欢在“云在山房”看惠山日落
16 云在-云在山房,味云公的精神所在。
17 苓泉-小池北,桥下活泉。“苓泉居士”公之号
18 秋草-《秋草集》云公“9.18”之际写的抗日情怀诗集,八方文坛响应,产生“秋草诗派”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