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1585-1646)是明末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儒学大师、书法大家,抗清失败,被俘殉国。黄道周的“高足弟子”洪思忍辱负重,奔走于道周旧友庐舍收辑遗书,隐居苦竹(又称竹川、归德,今华安县高安一带),倾力整理,经50年完成。
如今,在高安镇三洋村遗存有佐证洪思活动的“布山功德碑”“言皇石”“星宿图”“九孔星象图”等古石刻;在高安村追源堂(博济祠)厅堂亦有洪思亲笔题的柱联,在山上还有一间洪思居住过的破旧土坯瓦房,当地人称“洪厝”。
名师名家交集
据龙海市洪氏2001年修的《洪氏宗谱连家谱》记载,洪思的父亲洪京榜,字一郎、尊光,娶妻戴氏生四子:思、志、汉、法。京榜于明经辟招征黄文明伯军前赞书中书人。
洪思字阿士,号石秋,为福建龙溪(今龙海市颜厝镇上洋村)人。洪思为上洋洪氏第28世,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八月。他娶妻木场戴氏,生子,民,生女配东门王氏。
《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一记载:洪思字阿士龙溪人童年随其父及黄道周之门,爱其容止谨伤,稍长道周殁,日以诗歌自放不入城市,时买舟过江东登业抚石翁石而去,末年悯其师文字散帙乃出收文于江上,所至士夫多重之,舆倡和其诗,激楚多羽声,又喜作章草,遇其得意,往往峭绝,晚遁入山中卒。
另据记载,明中晚期,黄道周与龙溪林轩(龙溪洞口村人,东阁大学士)、陈天定(龙溪蓝田村人,吏部主事,曾因黄道周反对杨嗣昌为兵部尚书之事,受株连入狱,后升至太常寺少卿。明亡后,陈天定隐居今华安县新圩镇华山村)、周起元、何楷、涂仲吉、魏呈润、张天维等同朝进士、同朝为官,且又是同邑人,关系比较密切。这可从林轩到东山所题的诗句,以及在灵通山黄道周与徐霞客、林轩、陈天定、张燮、陈杨美友人同游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和辞章中,窥见他们之间的友谊。
其中,林轩、陈天定、黄道周三人志同道合,忠贞不渝,相互间关系密切友好。再有,林轩、陈天定与黄道周夫人蔡玉卿同属乡里,他们两人居住地与蔡坂村相距仅三四里之遥。因而,多多少少对江东桥、万松关及云洞岩周边情况有所了解。特别是黄道周在这里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他的弟子多达400多人,如郑昆贞、杨祺、杨乔岳、杨太玄、张瑞钟、洪京榜、戴眉仲、侯晋水、唐开先、洪思、庄起俦等。其中“里人从黄道周学者甚多,唯杨天宰、杨祺、洪思、蔡春溶等称高足弟子”。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黄道周殉国江宁(南京)。洪思逃于敬身山(俗名苦竹山,在今华安县高安镇),与妻戴和、子民贞同住荒山,不入城镇。日常家无斗米,一遇荒年,连日断炊。洪思不以生活困苦为虑,日以诗歌自娱。
该山山下有邱氏祠堂(在高安村里),亦称追源堂、博济祠、坑内祠。该祠形如“蟾蜍扑蚊”,盛夏人到祠里不但身感凉爽,而且不见蚊虫。洪思承先师之志,在那里立黄道周遗像,开馆授徒,讲博济之学。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67,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寒夜来客茶当酒》
熊秋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