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卢浮宫参观,吸引他们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不过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披露,蒙娜丽莎可能并非列奥纳多•达•芬奇笔下唯一拥有谜样表情的肖像。
英国的学者通过对创作时间略早于《蒙娜丽莎》(左图)的另一幅达·芬奇作品《美丽公主》(右图)的研究,揭示画家是如何利用精妙的技巧“愚弄”观者的视觉。
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桑德兰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其研究成果声称通过对这位文艺复兴巨匠另一幅早期绘画《美丽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的研究,解开了这抹“难以捕捉的微笑”的秘密。
这份研究的主要对象《美丽公主》是达•芬奇创作于15世纪晚期的作品,时间上略早于《蒙娜丽莎》。研究人员发现,画家利用精妙的色彩混搭刺激了人们的周边视觉,通过转换不同的观赏角度则画作主人公的嘴角会呈现出不同样貌,从而“愚弄”了观者的视觉。
500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一直莫衷一是。
“当人们直接观看时嘴角的倾斜角度无疑是向下的”,一位研究员这样说。“不过,当观者将目光转移到其他面部特征的时候,人物的嘴角则似乎微微上扬,形成一抹‘无法被直接欣赏的微笑’,就像《蒙娜丽莎》一样。”
这种技术被称为“晕涂法”,在两幅画作中均能见到。研究人员还说,也有其他画家尝试使用相同技法,却都不及达•芬奇。
来自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视觉感知专家Alessandro Soranzo以及他的同事Michelle Newberry在《视觉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其中提到,当观者努力去寻找微笑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把这种视错觉称为“不可捕捉的微笑”。
根据《发现》杂志上的另一份报告表明,为了探寻达•芬奇是如何制造这种错觉的,研究人员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有时让人们站在一定距离外观赏画作,有时则给他们看原作的模糊影像。这一系列的实验旨探究变化不同观看角度和调整图像的模糊程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观者的视觉感受。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