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分而食之,讲卫生,但不热闹。中餐围而食之,显亲情,但欠卫生。围而食之的会食历史由来已久,至少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会食还受到亲情友情的影响,要想一下子让人们回到分餐制的桌面上来,也并非一件易事。
会食是随着唐朝中晚期高桌大椅的产生而出现的。这些我们可以从唐代的许多绘画作品中看得出来。敦煌四七三窟唐代宴饮壁画中,就是一幅标准的会食图了。图画中有一凉亭,亭内长方形食桌上,摆满了大盆小盏,桌子两侧的高足条凳上,面对面坐着九个男人和女人,每人面前都摆着一副匙箸齐全的餐具。还有西安附近发掘出的唐代韦氏家族墓,墓室东壁的《野宴图》,也是一幅会食图。图中的大案上摆放着各种食物,三面的大条凳上分别坐三个男子,只是这三个男子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双腿垂放下地,而是依然采用盘腿的姿势坐着。
其实,在会食出现的古代,依然还有分餐制的场面。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上虽然都是高桌大椅,但大家实行的依然是分餐制。这些男人一边欣赏琵琶女的演奏,一边在自己面前的小桌子上品味食物,其乐融融。
宋代以后,会食就已经相当普遍了。《清明上河图》中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高桌大椅;在宋代很多墓葬壁画中,夫妻同桌共饮的场面亦比比皆是。就连17世纪日本的绘画中,清代官员在船宴中,也是几人共用一碗饭菜,猜拳行令,热闹非凡。
既然会食与高桌大椅密切相关,那古代的分餐制就与古代的小食案紧密相连了。古代的小食案大小应该与如今酒店送菜的托盘差不多,不然《后汉书——逸民传》中梁鸿的妻子孟光的“举案齐眉”也举不起来呀。从《汉书——外戚传》“许后朝皇太后,亲奉案上食”中也可以推断,古代的食案绝不会很大,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也说:“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正是这种小案,决定了古人安全卫生的分餐制。
现在我们在家中或酒店就餐时,已经有了分汤勺和分菜筷,这说明我们如今的会食,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向着分餐制转变,只是有时人们碍于亲情友情,不愿意分得过于明白罢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