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幅这种书法作品形式是时代不断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宋以前,纸张小,多以信札、手卷等形式,其幅式小,字也小。条幅是宋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社会经济大发展以后开始频繁出现的。
那么条幅在创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方面呢,我觉得有如下几点:一是由于纸张的不断扩大,对书写的字形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应注重把字形放大书写,以浑厚的点画和开张的结体来铺于纸面。明清行草大家王铎就利用了涨墨法来使线条变粗,变厚重,傅山极力外拓,追求造型的体量感和宽博感。否则体现不了条幅的气势与视觉效果。二是在创作条幅作品之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贯气,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互让。因为宋以前,以横幅为主,竖行的字数较少,容易安排;发展到了条幅,行数减少,每行的字数增加,连断处理,三三两两的组合节奏容易重复。这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中堂与条幅的区别,首先是在尺寸上有着不同规格,中堂比条幅短些,宽些;此外中堂悬挂于大堂的中央位置,有中正、庙堂之气。而条幅是挂壁书,为了适应高建筑,给人一种立体感。在强化条幅的作品形式方面,传统的作品形式是完整的单一纸张,而在条幅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形式和书写去强化它的形式感。首先在形式上,以条屏形式书写,进行拼接,条屏可以是大小一样,也可以是宽窄错落。二是在书写过程中,进行“逼边”书写,何为“逼边”书写呢,就是在书写过程有意识写一个或几个字的部分到纸张范围外去,可以是上下或左右,但前提是保证字的可读性和辨认性,这给人感觉条幅作品不断在纵横延伸、开张,有扩张之感,强化了横势,弥补条幅的过度纵势带来的流滑、瘦弱之病。
当代展览,强调展厅效果,其实也就是强调挂壁。早在明清,由于建筑式样和展示空间的改变,由低矮的房子变为高耸、金碧辉煌的客厅,配有粗壮高耸的廊柱,这就催生了挂壁书的蓬勃发展。这是上升华了装饰和审美。因此,条幅作品在当前的书法生态环境中,要强调色调、大小、比例等诸多因素与展厅的配合以及协调。过大显得臃肿,逼压空间,过小不显眼,起不了作用。此外,针对展览和赛事,现在都要求竖幅,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统一规划和协调,二是方便展览的,三是当前严格意义上的整纸条幅已经比较少了。为了在展赛中脱颖而出,引起评委注意,很多投稿的虽然整体上是一件条幅作品,但是在方形内的空间上的布局和设计,就各出奇招。主要做法是用多个小块拼接起来,组成条幅形式。而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丰富纸张的色调配合,可以分段创作,不满意的可以随意更换;甚至不完整的内容,也可以用题跋的形式来补充完整,这反而形成了另一种空间布局。根据我个人多年参加很多全国大赛评委来看,这些适当的拼接可取,但是过于花俏,过于做作的不提倡,给人感觉只是一个设计,把书法本体的东西给弱化了。如有些作者为了做旧而做旧,涂抹得五颜六色。本身而言,书法创作是很轻松、很享受、很文人雅致的艺术活动。作品是一件艺术品,这样就过火了,没必要,离了展赛本身。我们提倡的是,先把字内功夫,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才在字外下功夫。这样就比较合理。
总而言之,条幅的形式,在维持传统以竖式为基调之上,在不断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审美的角度变化,会有着不同内容来丰富它,来表现它。这也与书法艺术的多样性相吻合。我们现在无法去判别孰是孰非,时间能大浪淘沙,我们现在做的是尽量多给历史留多些参考和对比而已。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