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雷雨过后,在4月12日的这个周末,春寒料峭、寒意十足。
在北京798艺术区,几家知名画廊的展览开幕总是能聚集不少的人气,而这些画廊的展览往往是以举办当代学术性的展览为主。
说到“学术”与“当代”,这两个词汇似乎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距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审美的变化,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已经不局限在“一幅画”或者“一件雕塑”上面,更多的材料、形式与观念被艺术家运用到创作当中,这些变化也正在让我们经历的艺术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想要深入地观看一个展览,提前做好功课是很有必要的。在前往展览的目的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之前,我事先做了相关了解:何岸是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外艺术平台上都比较活跃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个展与作品名称大多是像“风轻似小偷”、“硬汉不跳舞”、“好奇之黄 好奇之蓝”等一系列来源于小说或者电影的非常诗意的词汇,然而创作的材料却包括城市生活中常见的霓虹灯管、广告牌,甚至是直接借用建筑空间进行的再创造。
进入画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醒目的展览标题“亚美尼亚”以及一串颇具文学性的词语“序言、夜晚或者和它的白天、何桃源、‘零’号机、亚美尼亚、新娘、私生子”。转而进入展厅便可见几件大型装置作品:隔着百叶窗隐约闪现的霓虹灯光、具有时光隧道感的弧形装置、裁剪后叠合在一起的门、L形的钢铁架、错落有致的水泥管、依墙而靠有着完美弧度的钢板、23道可以自动开合的门,按照展览导览图,并不难将这些词语与作品一一对应起来。然而这些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一时间让我产生了一种作为旁观者闯入别人营造的场域之后出现的陌生感。艺术家通过这些物品与词语在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在你试图读懂这个世界的时候,又会遇到很多个障碍,而这正是我此时的感受。
都说艺术家的敏感是天生的,我想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个展览是艺术家在写一部小说更容易让人理解。无论从材质上的组合变化,还是从作品一动一静的呼应,这些形同无关的闪耀、开合以及静止之间,是艺术家书写故事的方式,这些故事可以是关于自己的,或者是关于你的,更或者是关于历史中某个节点与现在这一刻所产生的共鸣。
从展厅出来,天色渐晚,看完展览的人们在画廊门口汇集交谈着,冷风骤起,我不禁顺势裹紧了衣袖,忽然觉得,艺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应该也是一种职业,艺术家的专注除了创造视觉上的美学,他们还在充当着这个时代的先行者。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