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后面的侧峰果断去掉,不然味道过重,就没有口感了”、“配上树枝和一两片树叶就更符合众人的口味。”今年47岁的乐山市民朱云,20多年来,从厨师技艺中摸索出玉雕的行道,无师自通,用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精湛的加工绝活,“烹制”出一道道精美的玉石“盛宴”。
捡石头,找到“兼职”
20多年前,朱云在一所职业学校学烹饪,掌握了一些食品雕刻技巧。毕业后,到餐馆做厨师的他,平时勤加练习,很多食品到了他的手上,就变成了笑脸、花瓣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业余时间,朱云喜欢去大渡河边捡石头。他渐渐发现,大渡河上游有很多质地较好、较软的玉石,很适合雕刻。“如果把食品雕刻的技法运用到石头上,说不定也可以雕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有了这样的想法,朱云开始付诸行动,慢慢自己研究摸索,买来书籍并通过网上学习;还与一些玉雕界的名家交流,向他们请教,开始尝试玉石雕刻。
2000年开始,朱云用原始的电动工具雕刻一些烟灰缸、砚台等简单实用物品,受到圈中朋友的赞赏。随着技艺逐渐成熟,他开始专攻玉石雕刻,一些看似平凡的毛料,经他的手一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人们手中喜爱的摆件、挂件以及玉山子等。
如今,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琢磨这块玉石到底能雕刻成动物还是植物,是雕成山水画还是一个小把玩件。他说,这是忘掉烦恼,启迪智慧的过程,也是收获快乐的“法宝”。
修道行,推广民间工艺
近日,在朱云位于乐山城区青果山的家里,笔者看到摆放着大量的奇石和玉雕作品,不仅有“年年有鱼”、“蜥蜴”等手把件,也有“玉米”、“白菜”等摆件,更有玉山子等大的山水作品。其中,一幅嵌在木板上的《横看凌云侧成佛》的玉雕作品很显眼,远看是一尊睡佛,近看是一座乐山大佛,表达了“佛在心中”的理念。而摆件“一鸣惊人”则巧用了玉石的颜色,将绿色做成鸣蝉,将灰黄色做成树枝,下面又配了两片翠绿的树叶,仿佛一只真蝉趴在树枝上鸣叫。
朱云说,每一件玉雕作品,他都倾注了很多心血,经过多次的打磨和修改,这让他与玉石的缘分愈显珍贵。前段时间,他精修的一件玉山子,被一位喜爱玉雕的企业家看中,愿意花20万元买下,被他婉拒,“自己雕出来的作品,就像孩子一样宝贝,舍不得出手。”
朱云还成立了一家玉雕公司。他说,以后自己要从厨师行业走出来,专业从事玉雕工作,推广民间美术工艺。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705,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寿星图》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