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沙孟海 1900-1992年,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字孟海,别名石荒、沙村、决明,斋名兰沙馆。擅长书法、篆刻。
深荷书法硕望的沙孟海先生,几乎是现代书法的“活书史”。在书法领域沙孟海对于古典书法——传统意义的与现代书法——未来意义的两种创作风格,都是一个转换型的人物。姜寿田认为,沙孟海继于右任后,对碑学金石气探索、营构达到一个新高度。尽管沙孟海在书法上有很深造诣,但梅墨生则指出,沙孟海用笔使线并未臻于完美,书法当然超出于一般时流之上,但似乎尚未臻至其理想中的大化之境。习作多有失粗率,其书法意义作为“艺术的”,不如作为“文化的”,更令人起敬。
向诸多名家拜师学艺使他在圈内名气逐渐传播出去
沙孟海,1900年出生于浙江鄞县。其父擅长篆刻、喜写篆书。受父亲影响,自幼起,沙孟海也喜欢金石和书画,并跟着父亲学篆书、刻印章。
从具体学书法的模仿、师从对象的不停转换也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沙孟海,处于盲目跟随、苦苦求索阶段。对此,朱仁夫指出,23岁前,沙孟海学书,漫无目的,彷徨寻索,虽然花了不少功夫,但难成气候。而沙孟海在回顾自己的学书道路时,也曾认为这时期“彷徨求索”。
年少时期,他比照着梅调鼎的墨迹临摹《集王书圣教序》,主要掌握运笔结体,但工夫虽然花费多年,提升效果却并不明显。后来发现梁启超临《王圣教》、《枯树赋》使用方笔,锋棱崭然,于是又步其后尘使用方笔练习行书,但也未能立住。心灰意懒之际,看到家中藏有《会稽刻石》[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巡狩会稽山时刻的篆书)]、《绎山刻石》[也称《峄山刻石》,秦始皇28年(前219)李斯书]两大碑刻,他再次转学篆书,从中汲取笔意;就这样东效西仿,舍此求彼,他又跟随钱罕先生学书,主要结合张猛龙与黄庭坚的书体写大字,为人题榜,虽然振笔挥洒,但终因气势欠佳、笔力不够而搁浅。
所幸,沙孟海早年学书的自我彷徨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太久。23岁那年,他前往上海,书学精进阶段由此打开。他一向喜爱沈曾植书迹,看他《题黄道周书牍诗》发现,沈老作字可上溯到魏、晋,进而得到了极大的启发。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同时还以两人书体出名的名家字迹作为借鉴,如唐代的宋儋、宋代的李公麟、元末的宋克等人作品。沙孟海就这样一步步寻根溯源,“转益多师”,“穷源竟流”。[1]
值得一提的是,沙孟海所在当时的上海,正进行轰轰烈烈的书法革新,更有名家荟萃,如吴昌硕、康有为、冯君木等。此时的沙孟海在“修能学社”与商务印书馆国文函教社担任教师一职,有机会向诸多名家拜师学艺。如他向冯君木讨教诗古文辞,跟随吴昌硕学书法和篆刻,并与马一浮、章太炎等往来甚密,朱疆村更是主动为沙的书法代定润格,至此,他在圈内的名气逐渐被传播出去。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