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明代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手卷纸本设色 原尺寸纵26.7厘米 横142.5厘米 嘉靖乙未年(1535年)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图2)明代 佚名《文待诏小像》(图3)《梅花喜神谱》书影
宋代以后,格物之学兴起,影响了花卉画的全面兴盛。花卉画的主流为皇家画院画家,以工笔写生为应物赋彩之能事。而同时,自苏东坡等提倡文人画以来,文人画家往往喜写枯木竹石与梅兰竹菊,其以水墨写意而寄托胸中之逸气。文徵明大有花竹之好,自家停云馆之前后,有竹、有梅、有兰、有菊,吟咏之不足,则形之于绘画,凡工笔、没骨、写意、双钩,皆各擅场。
苏州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启动“明四家”系列学术展览,首展”沈周特展”取得了一定的效应。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2月16日,苏州博物馆推出“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此特展汇集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图1)、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等22家文博机构藏文徵明70余幅精品力作,涵盖山水、花鸟、人物、枯木竹石等不同内容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不同书体,全面展示了文徵明(图2)书画风格的变化历程。本文特就其画梅一种而论之,以见其林下生活之一斑。
一
按照汉代“律吕”四时之气的观念,百花之中,梅花得阳气之先。晋代吴郡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代文学传统中因有“驿梅”之典,折梅寄远成为朋友间传达问候的雅事。梅花具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品格,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梅妻鹤子,吟咏出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传神之句。自林和靖之后,梅花成为隐士的象征。及至南宋,文人尤其爱梅,甚至爱梅成风成癖。范成大之《梅谱》、宋伯仁之《梅花喜神谱》(图3),皆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至于文人画梅,则独传墨梅一派,相传始于北宋华光和尚、扬补之,其后南宋之赵孟坚、元代之王冕,可称典型。
文徵明是爱梅者,其所撰《甫田集》四卷本有《西斋种梅》:
玉雪坡头带雨分,旋除荒秽种墙根。纸窗故面离离月,春水新魂浅浅痕。
更远溪山终有韵,试加篱落便成村。向人未用论颜色,满取春风占小园。
在文徵明晚年所书小楷《醉翁亭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跋语中,文徵明提到“梅韵斋”,或许此名即由此而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