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墨村主持,郭青近年来开始热衷于展览策划,面对目前策展人多数来自评论界的现象,他认为,策展人的作用不局限于写评论,而在于调节社会资源。他坦言,“我对策展的要求,就是能唤起观众内心的需要。不停重复、延续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展览不需要策展人。”
策展人要具备连接艺术家与观众的素质
记者:您如何理解策展人这一角色?
郭青:策展人在展览中承担的角色,一是呈现活动的亮点,包括亮点的出处与依据。我认为那种不停重复、延续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展览不需要策展人。策展人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能发现艺术家的优点,展示与探讨艺术家未来发展路线。策展人的作用不局限于写评论,如果我要搞活动,我会邀请更专业、更适合的人去撰写文章。而策展人的作用则在于调节社会资源,从艺术家、评论家到观众,把艺术家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只有具备连接艺术家与观众的素质,才能进一步影响市场。如今人们对策展人关注过少,很多策展人均由评论家担任,但我认为评论家不是策展人。艺术家需要的不是吹捧,而是通过展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上升空间,以及作品的延伸之处。因此,策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功底与素质,其知识机构是复杂而不是单一的。
我认为展览的核心并非单纯展示一件文物,还要唤起观众的文化的渴望,唤起观众内心的需要,这也是我对策展的要求。
记者:怎样才能唤起观众内心的需要?
郭青:一是器物必须能震撼人心,二是文字引导。我从2010年始策展,那时纯粹因为喜欢,但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策展人,更像一个艺术品与人脉的搜集者。策展需要对艺术家与艺术品有所了解,具备综合素质,若不懂理论,便不能对艺术家提要求,也不能凸显艺术家的闪光点。
广州缺乏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对接展览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艺术家才能进入您的策划视野?
郭青:首先艺术品要能打动人心。我会以年龄段为一个界限,有些艺术家会出类拔萃,这样的艺术家是我关注的。但有些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不具备发展性,这样的艺术家不符合我的策展要求。若要做学术展,艺术家与其作品必须具备前瞻性。什么是学术展览?学术就是提出问题以及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者:您策展定位于学术,与市场的联系是否不那么紧密?
郭青:国内观众对艺术品的学术价值没有更深的要求,本土市场对世俗文化较为推崇,而买方市场恰恰对艺术品不了解。但我认为好的作品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后,会熠熠生辉。出色的艺术家并非买了多少画,而是他们能为民族留下一些珍贵的东西。我策展定位于学术,因为至少还有不同的建议推动艺术家向前走,而我为艺术家保留这一片净土。至于市场的繁荣与否,交给善于市场运作的人的管理。所以,在我们这里办的很多展览都是艺术家自费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广州策展现状?
郭青:目前广州好的展览偏少,而且好展览宣传不足。这不止是策展问题,还与艺术家有关。展览筹备一年以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今许多展览却是因为展览而展览,同样的画多次展出,而观众群体一样,这有什么意义呢? 广州很有包容性,各种形式的展览,包括当代艺术、行为艺术等,都能在广州这片地方展出。但我觉得展览要带有这样的思考:要做一个怎样的展览?起到什么效果?我认为艺术品少提一些哲学比较好,艺术家很少是哲学家,艺术家应追求美,人生问题留给哲学家思考。目前广州缺乏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对接展览,这一点北京做得很好。一个展览能够影响一个人已经够了,不要着眼于影响全广州。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91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清茶一壶醉》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