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徐渭 墨花九段图卷
46.6cm×625cm 故宫博物院藏
写实性的绘画中表现块面往往是以笔线勾勒轮廓,再以渲染或皴法来填充。在花鸟画中,多是一层一层的渲染,带有制作性,与书法的用笔方式迥然有别;在山水画中,某些皴法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如董源的披麻皴、范宽的雨点皴等。徐渭的作画状态类似苏轼等善作枯木竹石绘画的画家,他们在身份上同是文人,有深厚的书法修养。他们作画基于书法的书写功力,作画的过程主要是“写”使用一定的程式,落笔成形,摒弃描绘性、制作性。
明 徐渭 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但画面一般是萧散的,适于作枯木竹石等形象,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有其限制性。苏轼等墨竹画家的语汇主要是“点”“抹” 之类,与书法中的创作状态相近。这一限制取决于书画工具——毛笔的特点,毛笔为锥形,适合作点、画线而难以表现块面。这一写意精神推广到其他题材,经历了从元代钱选到明代沈周、陈淳、徐渭等画家的推动。
明 徐渭 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枯木竹石题材的绘画贯穿着“书画同体”的精神,在文人的写意绘画中率先兴盛起来,尤其是墨竹,是“北宋士大夫画流传至金元两代的主要媒介”。但从传世绘画来看,墨竹只占徐渭绘画题材很小的一部分,范围更广的花卉才是他作画的主要题材。前文已论,徐渭的“舍形悦影”观念,实际上把本来作为绘画目的的“形”变成了绘画的手段、过程,而把本来作为绘画手段、过程的笔墨线条语言变成了绘画的目的。那么他作为手段、过程的“形”是从哪而得?显然不是来自他自己从自然的写生。这种功夫在短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也非徐渭的性格所能为。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0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前程似锦》
曹伟明作品 / 137×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