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历了“HIHEY”事件后,艺术圈对于艺术电商的可谓众说纷纭,尽管艺术市场没有那么大的一块饼,但是对于与网络这种极具普遍和快速通讯意义的工具相结合仍然会是未来趋势,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将各种消费从现实搬到了网络,艺术也不会例外,只是方式和时间的问题。
艺术电商的“三重门”
艺术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是制约艺术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电商市场因其特殊性更为难以被大众认可,毕竟艺术品不同于快销产品,其与消费群体在价格接受和价值认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要消费者在网络购买价格高于消费期许的艺术品需要电商公司与客户群间建立较高的信誉形象。在这种背景下,艺术电商也很容易在与艺术家的来往中产生经济冲突。而在艺术电商问题重重的环境下,已经固有市场消费习惯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电商的发展。相较于PC端的艺术电商,低成本小群体的“微信”拍卖近期却在业内人士间传得火热,这便是平台模式与商铺模式的差异性,微信只是给予了商家一个平台,甚至个人也有能力操作。对比庞大的网络网站,微信拥有更为稳定的群体和更为私密的交流环境。2-3%的成交佣金,熟悉稳定的客户和作品来源,以及朋友圈的传播方向定位准确性,都为这种交易模式提供良好的条件,这其实十分符合原有的线下交易模式的要求,画廊的交易也多在私下,以特定的群体进行洽谈性的往来,而移动端的方便性毋庸置疑,微信的附着力更为客户群免去了注册的烦恼,微信支付为交易结算创造了上佳的环境,这些都是PC端的艺术电商很难做到的。
物流是所有电商经营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艺术电商又有其独特性,艺术品在物流过程中是否产生损坏,保险模式如何而又如何衡量赔偿标准,这都是艺术电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毕竟电商面对的是整个大区域的艺术品交易,物流的问题不能解决,那么自然也就制约了艺术品电商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当下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不甚乐观的情况下。而愿意为艺术品承担保险风险的保险公司也是寥寥无几,这为艺术品线上交易的商品在消费者和艺术家或艺术机构间的往来加大了风险。
艺术市场到底有多大也许是每一个艺术行业的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包括它的现在和未来,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的发展已经在我国形成了艺术市场的常规模式,两者基本占据了艺术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多以投资而非收藏的心态进行购买的藏家群体对于艺术品的购买更看重其所能带来的回报和收益,这是当下艺术市场的普遍现象。而艺术电商更多需要考虑网络艺术消费群体的消费特性,从价格和作品上作出甄选,这直接束缚了其艺术作品的可选范围,毕竟在开发新市场的角度而言,通过在业内覆盖力就有限的电商是很困难的,更何况电商更多还是依靠业务人员对接客户而无法做到普遍电商平台所具有的消费者自发性和主动性的往来。
Artand选择的艺术社交模式
其实从运营模式的建立来看,艺术电商的模式更明显以中介商的身份在艺术家和消费者以及藏家和藏家间进行营利,而这种模式首先商业性更为突出,而利益矛盾更为显著,这无疑也增大了消费者进行艺术消费的成本,可以说平台不像平台的艺术电商也为其发展的局限性而感到忧虑,尽管在市场操作和融资方面能给人美好的愿景,但是在实际交易和具体营利上仍显颓势。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168,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山之花》
孙吉祥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