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价格:★★☆☆☆市场潜力:★★★☆☆装 饰 性:★★★★☆收藏热度:★★★☆☆文化价值:★★★☆☆ 刘瑞昭,198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中既有戏剧性的画面,也有一种严肃的凝重感。映射出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困惑,也展现了当代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游春》160x120 cm 刘瑞昭的作品很像一个话剧片段。各种黑暗的角落、房子的尽头、午夜的荒野……在各幽闭的情境下,一束强光让人物登台。他们在服饰,发型,神情、动作上极尽简单……只是孤独地、直盯盯地看着你。沉默之中,好像蕴藏着大段的肺腑之言。如果有人将戏剧化阐述为荒诞之乐,刘瑞昭的“戏”显得特别严肃。一、垂钓中的人生隐喻 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作品会“超过正常遍数的修改?”,这里的“超过正常”是指一幅成品底下铺着十几层底稿。他说“你想传达某种感受,就必须把这个感受具像化,把它落实到画面上。绘画这个东西,说到底不是观念,而是制作。”在刘瑞昭心里必须为作品校准是一道必须的工序,只有严格地表达本意,才肯罢休。 在他的画里,有一个物象是常常出现的,那就是“鱼”。有时是少年在夜晚的水中和鱼相伴,有时是夕阳下拿着鱼竿去夜钓,有时更是将鱼的形象放大、夸张,和人类相拥……这个物象的出现,首先要提到刘瑞昭的爱好---垂钓。在他的概念里,鱼和神话中的龙相关,在深不可测的水里游动,沉默不语。闲暇时光他的生活就围绕着鱼,从研究垂钓技术,到如何放生,怎么从鱼鳞的形态来考究它的寿命……画是他的一种另类日志,鱼就自然成为了主人公,穿行在现实和虚构世界中。如果说垂钓是“鱼”这个形象的机缘,让他不断重复创作的理由,是其中的隐喻。他认为钓鱼是一种生活哲学,垂钓者绵长的耐心和智慧与偶然结果的火花。正如人的一生,你无法预知结果,也许枯坐几日徒劳无功;也许灵感和惊喜就在绝望的时候跃然而出。它既带着极其鲜明的目的性,却又在过程之中让人享受心灵的平静,而渐渐忘记功利。在某个角度说,垂钓像一场静修,让人得到感悟。 在这些作品中,刘瑞昭借“钓鱼”进行的是精神世界的具象描绘。人物通常身处空旷的环境中,与鱼相对;这是与外部世界的共处,也是与自我心灵的相对。你必须学会面对孤独时的选择,是沉浸于沮丧还是思索?在一切无法预知结果的艺术探索中,是否有继续行进的勇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里,是否能摆脱功利性的导向?“钓鱼”在他的绘画中,充满仪式感和严肃性,隐含着青年艺术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冥冥》140x120 cm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