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砚止蛙与膜拜奇石
米芾是我国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世号米颠。北宋崇宁三年,米芾53岁的时候被任命为无为知军,来到了当时尚属偏远的无为县。上任后,米芾择居在军治之西,因为他酷爱晋朝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就将居所命名为宝晋斋,即现在的米公祠。米公祠中有一池塘,名为墨池,池中有一座六角伞形亭子,名为投砚亭。关于这池、亭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有一年的夏天,米芾正在池塘里的亭子中挥毫泼墨、专心创作,但一池的青蛙却“哇哇”地叫个不停,米芾被这叫声吵得心烦意乱,于是拿起砚台投到了池中。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池塘里的青蛙竟然从此“默而不语”不再鸣叫了。第二天,米芾再来这里,发现一池碧水竟然都变成了黑色,于是他题写了“墨池”二字立碑于池畔,而他投砚台的亭子也就被称为投砚亭了。
在米公祠的后院,记者还看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据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这就是所谓的“拜石”。据说米芾在无为做官时,听说无城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动,怕招来不测。米芾却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并念念有词道:“我想见到石兄已经20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米芾被人弹劾还差点罢了官。对于米芾因何做此怪事,世人多以为米芾向来癫狂,人称米癫,所以做这样的事不足为怪。县文管所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这不能简单地认为米芾癫狂,当时米芾并不得志,对官场的黑暗也深有体会,拜石头总比拜那些贪官污吏强,或许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重视农桑与稻孙传说
米芾在无为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待百姓,可谓尽心尽力。宋时无为军旱涝灾害很频繁,民谣说道:好一个无为州,十年九不收。因此,米芾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每年春耕之前,都率领本军官员举行亲耕仪式,去官田犁田。春夏之交,他去郡圃察看播种。农历四月后,即“麦熟梅子黄”时,米芾又催促农民一边收割麦子,一边放水犁田,准备插秧。秋收时节,米芾会登楼观察庄稼长势和收成。
关于米芾重视农业生产,还有这样的传说。一年的秋天,米芾和朋友们去无为西门城楼饮宴聚会,畅饮之余米芾张望远处,发现农田里都是郁郁青青的一片,好像不曾秋收过一样。于是,他找来一位老农问道“这是为何”,老农回答,“你看到的叫稻孙,是割过的稻子遇雨再生的余穗”。米芾一听非常高兴,认为这二茬稻是难得的祥瑞,于是挥毫泼墨写下“稻孙楼”三字,制成匾额高挂西门城楼,作为劝勉农桑的象征。
在米芾任无为知军的两年多时间内,无为基本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灾荒,偶有蝗虫过境,也没有造成致命危害。安居乐业的百姓都说是托米知军的福,沾了米大人的光。如今,站在米公祠里,看着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而那个有些痴颠又关怀民情的书画名家仿佛穿越了时空,离我们是如此的近。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