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艺术家养成实录2014千里之行展览现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内景叶甫纳的作品在“ARG (艺术再分配小组)” Arcadia Missa 画廊,伦敦
当我们在谈论艺术家时,或者赞叹于他们的创造力,或者追慕他们的声名,好奇传奇艺术家一路功成名就的经历,艺术家这个职业除了心性和天分的基础,更加依赖于专业的训练,强大的忍耐力,坚定的意志。古典绘画时期讲求技术训练,当代艺术讲求思维训练,从学习实践到独立思考,再到踏上职业道路,与推广、展览、媒体、市场、收藏各环节互动交融,将艺术的进展传播出去,艺术家已经越来越难以躲在画室,单纯做一个艺术的生产者,艺术家的职业随着越来越细的行业分工,被赋予了更丰富而多元的底色。
无论是刚毕业的艺术生,还是成名的艺术家,他们的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工作室里画画,工作室外赚钱,还有很多人要为家里柴米油盐的琐事操心。不是每天都有个美女帅哥在身边伺候,也不是每天都生活在聚光灯下,关起门来都是夏天穿着拖鞋,背心上沾满油污的人。唯一不同的是,艺术不算一项工作,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至少不用每天担心口粮问题。艺术只能算是一个事业,用心去构造,或者说去经营,然后才有可能在艺术圈原有的人数基础上,再在每年数以万计的数量涌入艺术圈的毕业生大潮中,脱颖而出。
艺术之路就像在爬一座冰川,即便艰难冲向顶峰,也难免一失足迅速滑落谷底。以大学毕业为起点,很多人就开始攀爬这座冰川,有的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准备好了装备——在诸多针对大学生的奖项中获奖,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冰川之路会很畅通;毕业两三年后,可能一切并不是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顺利,而此时有的人接近而立之年,生活的琐事开始频繁进入工作中,同学之间的艺术走向甚至出现了一部分爬到半山腰,而一部分还在山脚的两极分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面临事业分水岭的抉择;那些站在冰川顶,看似风光无限的成熟艺术家,一般多在40、50岁左右,他们经历了比现在年轻人更为艰难的攀爬过程,而站在高处,有的人出现了高处不胜寒之忧,可惜在险峰。
这期专题从跨出学院训练模式,正式进入独立创作模式作为迈向艺术家之路的起点,讨论处于不同阶段的艺术家所面临的生存现状与问题,串联出一位艺术家所要经历的职业历程,讲述艺术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现实问题,以及由此决定的未来道路。艺术生到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并不是要去了解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从每个有故事的人中,探求在目前大生态的前提下,艺术家的生存困惑。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