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后项目的创始人汉斯·乌利齐·奥布里斯特(左)和西蒙·卡斯泰。
Inez and Vinoodh/Trunk Archive
巴黎——南非艺术家博戈希·塞库库尼(Bogosi Sekhukhuni)18岁时在Facebook上寻找他从未谋面的父亲。他们在网上简短、尴尬地聊了一会儿天。后来,父亲在那个网站上把他屏蔽了。23岁的塞库库尼正在用这个经历设计了一个新作品:机器人生成的想像中的父子对话,类似一个互动视频游戏。
“我想制作一种‘缺席父亲机器人’,”塞库库尼在采访中说。他指的是在网络互动交流中使用的化身。“如果你没有父亲,你可以跟那个机器人说话。”
塞库库尼用互联网强调网络活动如何塑造我们身份的半开玩笑的方式引起了欧洲策展人汉斯·乌利齐·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和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的注意,他们让他参与他们去年开始的一个名叫89后(89plus)的项目,该项目是为了培养、聚集1989年或之后出生的艺术家们:那一年,柏林墙倒塌,万维网出现。博戈希·塞库库尼设计的其中一个聊天机器人化身。Bogosi Sekhukhuni
两位策展人说,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多名艺术家对公开选拔做出回应,提交了作品,已有几百人参加他们组织的讲习班。很多人的作品都自觉地使用技术去研究网络媒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如今这个时代,艺术家们的声誉不仅是通过画廊展览树立起来的,而且是通过Instagram和YouTube,通过89后项目可以了解这一代所关注的事物。两位策展人认为这个项目是开放式的,他们在继续增加艺术家。
“我们没有具体的目标,”30岁的卡斯泰说。他是纽约的瑞士学院(Swiss Institute)的主管。
“他们都是刚刚起步的艺术家,”46岁的奥布里斯特补充说。他是伦敦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的联合主管,发掘新人的能力深受敬重。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165,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春之韵》
孙吉祥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