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柳骨,唐风宋韵。古人书法成就,早已登峰造极,然而伴随时间的推移,众多文人墨迹香消玉殒,传世杰作也日渐稀少。碑帖作为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手段,记载和传播了书法的神韵。自古研习书法者,多以碑帖为蓝本,故历代文人墨客对以往之名帖,无不洞悉原委,明辨真伪。书家而不明碑帖,恰如农夫不辨菽粟,工匠不识斧凿。
碑者,竖石也,其用途不一:或识日影于阴阳,或系牲畜于庙门,或引棺柩于墓穴。帖者,帛书也,后摹古人书而刻于石者亦称之。而今之碑帖,非指竖石之碑、刻石之帖,乃碑帖上文字之拓本也。
印之拓本即谓之帖,后人以此帖为临书之法,所以碑帖又叫法贴。据考,南唐李后主为保存古代墨迹真像,命人刻石为帖,时年号“升元”,谓“升元帖”,又以帖末有“建业文房摹勒上石”字样,故又名之为“建业帖”,此帖堪称法帖之鼻祖。后来,摹刻碑碣拓本之风大盛,大观帖、淳化阁帖、三希堂帖、快雪时晴帖等拓本,更是一翻再翻、几失其真矣!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碑帖具备了很高的收藏价值。
品评碑帖之真伪,必须熟于旧时拓印所用纸墨之详情。昔日拓帖之纸,有南北之分:古之北纸,其纹横,质松而厚,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烟,色青而浅,不和油蜡,故北拓色淡而纹皱,如薄云之过青天,谓之夹纱作蝉翅拓;南纸其纹竖,墨用油烟,以蜡及造乌金纸水,敲刷碑文,故色纯黑而有浮光,谓之乌金拓。古帖受裱多次,历年久远,其墨浓者坚若生漆,以手揩之,纤毫无染,且常有一种异香发自纸墨之外。
品评碑帖之真伪,还须了解金石碑志本身起始之状况。首先得观察拓本字口是否有神韵、石花是否自然,这便要藏家对该帖石的摹刻、断裂及损毁等都要了如指掌。其次得看其首尾有无题跋、有无收传印记,题记和印章与拓本内容是否相符。若拓本好,但无跋印,那就还须进一步推敲。若拓本真实,题跋、印章亦可靠,那就不失为善本了。倘若拓本有问题,即使题跋可靠,亦只能是伪帖。
就伪帖而言,也须区别对待。古人作伪者多非等闲之辈,或富商大贾求之不得而设法为之,或仕宦巨族仿而制之以广其传,故拓印亦极其郑重,必选佳纸佳墨,邀能工巧匠为之,绝不会苟且从事,虽为伪作,其纸墨匠工亦必与真者无殊,与今人作伪者早有天壤之别了。
因此,收藏当具独到的眼光,切不可成见太深,只有这样才能品得个中真味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0910,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牧趣》
阳秀萍作品 / 50×96cm / 软片未裱